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实行 MBO 的若干对策建议 关于大型国有企业是否适合实行 MBO一直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本文介绍了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结合一些案例就大型国有企业难以进行整体MBO 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给出了大型国有企业实现 MBO 的相应对策建议。关键词:国有企业;MBO;定价;融资;MPAAbstract:The problem that whether MBO is adapted to larg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s a controversial topic. This paper refers to the historical problems existed in larg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analyses the reasons why it is hard for larg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MBO with some cases cited.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some suggestions are given.我国国企改革存在一定的历史遗留问题,如产权模糊,所有者缺位,对管理者激励制度不完善等。政府一直努力实现“国退民进”,以提高企业的效率,解决代理人成本问题。其中,“国有股减持”是政府长期以来期望达到的目标,但是并没有一个很有效的途径去实现国有股减持,国有股始终没有真正地流通起来。面对这样的困境,MBO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以期通过实行 MBO 使企业的经营者和所有者达到统一,充分提高企业的经营活力。但基于大型国有企业实施 MBO 的公正性还有待考察,断言“MBO 将成为中国未来产权改革的主要形式”还为时过早。目前关于 MBO 的最大争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国有资产的转让价格是否合理和收购国有资产的资金来源是否合法。这两个问题的本质归根结底就是国有资产在实施 MBO 过程中是否会流失。本文试图就此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一些分析见解。1 MBO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MBO 定价问题在实施 MBO 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对原公司资产部门进行审计,然后确定收购价格,过程参加者是政府部门和原企业的一些管理层人员。由于政府部门对原企业业务状况不太了解,必定会有企业的管理层参加定价,这很容易导致将收购价格定得过低,或者有的时候会对国有资产进行折价出售,这两个方面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由于该环节公众关注度高,原企业的管理层一般会实行一定的措施让收购过程看起来相对透明,以消除人们对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行为的质疑。比如说先在财务上造成企业亏损的假象,这时即使国有资产定价过低,也不会有人觉得是管理层在操纵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