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施住房倒按揭可行性讨论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进展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养老观念的改变,倒按揭这一新生事物逐渐为人们熟悉和接受。本文通过分析在我国实施住房倒按揭的意义、在我国遇到的困难及其原因,提出了在我国保障住房倒按揭顺利实施的对策,进而指出住房倒按揭在我国的前景。 关键词:倒按揭 以房养老 原因 对策 住房倒按揭简介 所谓住房倒按揭,即反向住房抵押贷款,就是指房屋产权拥有者,把自有产权的房子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后者在综合评估借款人年龄、生命期望值以及估计房主去世时房产的价值等因素后,经过一定的年限,每月给房主一笔固定的钱,房主继续获得居住权,一直延续到房主去世。当房主去世后,其房产出售,所得用来偿还贷款本息,其升值部分亦归抵押权人所有。由此可见,倒按揭实质上是住房养老财务证券化模式之一,是财务融资手段,在美国被称为“住房现金计划”,目的是把老人手中的房屋变为可以流动和消费的货币,通俗的说就是“以房养老”。 住房倒按揭业务起源于荷兰,成熟于美国。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美国新泽西州劳瑞山的一家银行率先在美国推出此业务,之后遍及全美,成为一种成熟的贷款方式,在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发达国家日趋兴旺,成为这些国家老年人改变生活方式,过更积极生活的重要途径。 倒按揭主要有两种模式:美国模式和新加坡模式。美国模式的放贷对象是有住房的老人。一般来说,借款人以其自有住房作抵押向银行贷款。在规定时期,借款人以出售自有住房的收入或其它资产还贷。这种贷款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分期放贷,一次偿还,贷款本金随着分期放贷而上升,负债也相应增加,自有资产则逐步减少。房主无需即时出售房产或放弃产权,即可获得稳定的收入,从而改善老人的消费能力。新加坡模式的操作方式是由 60 岁以上的老人把房子抵押给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机构,这个机构一次性或分期支付养老金,老人去世时产权由这些机构处分,房价减去已支付的养老金的余额,归老人的继承人所有。 倒按揭具有以下特点:在倒按揭中,借款人的终极目标是获得资金用于满足生活需要,住房则作为担保获得资金的手段,贷款人的目标是获得住房上的利益并最终实现盈利;贷款分期发放,借款人一次归还。由于是一种风险贷款,债务人所欠利息都要加到本金上去,在计算复利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延长,债务人需归还的利息会随着本金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倒按揭由于借款人寿命的影响,借款人的债务总量不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