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从目前收入分配现状及进展趋势入手,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关键词:城乡差距;认识误区;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转型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51(2000)01-0016-03一、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内部的基尼系数从1978 年的上升到 1995 年的,尚处于合理区间,说明尽管这些年城市有一部分暴富,但大多数居民的收入差距尚不显着。农村内部的基尼系数从 1978 年的上升到 1995 年的,表明农村由于各个家庭成为独立经济主体,收入分配差距比城市要高,全国基尼系数从1978 年的上升到 1995 年的,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且比城市农村基尼系数要高出许多,显示出城乡差距目前仍较大,且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差距是扩大了,更为重要的是,农村、城市、全国的基尼系数都呈扩大趋势〔1〕。福利指数表〔2〕改革阶段第一阶段(83 年为例)第二阶段(88 年为例)第三阶段(91 年为例)第四阶段(95 年为例)福利指数农村 A2454094911041 城市B47291513023087 全国 C2634465841256 从表中可看出,整个改革时期尤其是 90 年代福利指数有大幅上涨,全国居民总体上而言,生活水平提高很快,这也是改革能得到广阔人民拥护、真心赞同的重要原因,但也应看到,由于农村人口比例大,且城乡差距过于显着(进入 90 年代,这一差距迅速拉大了),所以全国的福利指数并不高。1997 年,我国城镇最富有的 1/5 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最贫困的 1/5 家庭仅占收入的%〔3〕,表明目前形势下,收入分配差距继续呈扩大趋势。二、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认识上的误区。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呢?传统体制下,我们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原来是为实现理想中的“公平”,结果窒息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也葬送了效率,带来的是“共贫”。所以,改革也就从打破平均主义入手,如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城市中的工资和效益挂钩制度。随着效率的提高,同时也使得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在八十年代,尚不严竣,九十年代以后,这一状况明显起来,引起大家对它的重新关注。政府的态度很明确,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可在实际中,由于“兼顾公平”需要政府支付一定的成本(如提高低收入者的福利水平),甚至要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经济增长,所以只讲效率、不顾公平的事在各地时有发生。加上过去吃“大锅饭”的弊端,有些人认为一谈公平,便有搞平均主义的嫌疑。事实上,尽管对公平有多种理解,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分配结果上的平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