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讨论概略 摘 要:我国校本课程开发已进入由试验到推广的新阶段,专家学者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价值、条件、类型、程序、评价、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化的理论讨论,一些学校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足之处在于理论方面还应加强对学校文化重建、社会文化支持与学校课程管理等方面的讨论;实践方面在于调动一切因素激励更多的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特别应重视农村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 概略 新课改我国校本课程开发已进入由试验到推广的新阶段。梳理和总结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一、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讨论;二、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讨论;三、对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理与问题讨论初期,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探讨集中在概念、价值、类型、条件、评价各个方面。目前已深化到管理、文化等方面。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1999 年颁布的《****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养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而目前提得较多的是“校本课程”,不是“学校课程”。对此,一种意见认为校本课程与原来的学校课程有所不同:学校课程主要是从管理的角度提出的,而校本课程最核心的含义是学校在理解国家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资源,组织并实施课程。甚至有学者认为“学校课程”这一术语就背离了三级管理的分类标准。三级管理的课程范围应该更确切地被称为国定课程、地定课程和校定课程。另一种意见认为,学校课程与校本课程基本同义,都是为了扩大学校和老师自主管理的权力。目前大家比较认同的是,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中,确定国家、地方、学校为不同权力主体,从而相应出现三级课程的提法。三级课程首先是一个管理概念。我们把基础教育课程框架根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个组成部分进行划分,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明确三级课程主体的权利和责任。在概念问题上,还有学者认为,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是两个不同概念。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设的一个概念。校本课程开发强调的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纳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我国很多人在更多的时候以“校本课程”一词来替代“校本课程开发”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