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种子产业进展现状及策略 摘 要: 随着《种子法》和“种子工程”的实施,我国种子产业得到了较快进展,为农业丰收、农村进展、农民增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当前我国种子产业仍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品种选育科技含量低,种子生产加工环节滞后等问题。种子产业要进一步进展,就必须改革和完善种子管理行政体制,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发挥企业主导作用,而对种业实行倾斜扶持政策则是我国种子产业进展的关键。 关键词:种子产业;进展现状;种子法;种子生产加工 一、我国种子产业进展现状 随着我国《种子法》的实施和农业良种工程启动,种子管理体制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种子品种选育成效显着、种子生产加工能力不断提高,种子经营初具规模等特征已显示出来,我国种子产业的较快进展为我国农业进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种子管理以市场调节为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种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获得了长远的进展,经历了从“四自一辅”到“四化一供”,再到“种子产业化”三个进展阶段。与此相对应,种子管理体制也经历了从行政性的种子工作站到“行政、事业、企业”三位一体的种子公司,再到种子管理站、种子公司分设三个阶段的改革。总的来讲,不同阶段的种子管理体制是在当时的经济背景下形成的,因而促进了种子产业的进展。 现行的种子管理体制基本上是在国务院、各级地方政府及农业部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农作物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法规确定的框架基础上形成的。 《种子法》实施六年多来,我国种子产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由于我国种子产业仍处在起步阶段,种子管理存在体制不顺,影响了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增收。因此,国务院去年进一步以市场调节为导向下发了《关于推动种子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改革和完善种子管理体制,进一步推动我国种子产业化进程。 《种子法》颁布实施后,经过几年的努力,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相对健全了种子管理机构,基本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种子管理体系,省里及全省的设区市和县(市、区)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中, 已有省种子总站设区市及县( 市、区) 种子管理站。2025 年 5 月 6 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要求根据转变职能、政事分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