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管理会计进展的新趋势 近 20 年来,企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信息产品的迅猛进展,科学技术的高速进步,使企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界必须对环境进行深化分析,实行新的管理方式,谋求企业的生存和进展,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势在必行。全面质量管理、适时制、作业成本法等管理会计方法的出现,大大强化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和成本计算的正确性。随着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技术的进展,人们在成本管理会计中引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从而形成了战略成本管理,至此传统的管理会计也开始向战略管理会计转变。随着社会经济的进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会计在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一、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现状我国自 70 年代末期开始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管理会计学现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我国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的讨论也已具有一定的深度。从实践上看,我国一些企业已具有开展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如 50 年代初期开展的厂部、车间、班组三级核算;60 年代开展的厂内计划价格、资金分级管理;70 年代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结算;80 年代吉林省开展的厂内银行、首钢的包、保、核;90年代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等等。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讨论和归纳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讨论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从已公开发表的文献和资料上看,我国一些企业过去应用管理会计的经验介绍,主要是以实务人员为主介绍基本情况的较多,由于没有学术界的参加,其经验难以在理论上得到系统的归纳与总结,从而难以将其经验进行广泛推广与应用。而学术界虽然具有理论讨论的特长,但由于种种原因缺乏深化到企业中去了解管理会计应用情况的实践,开展的调查讨论主要以调查问卷为主,因而开展的管理会计讨论就难免出现空洞、脱离实际的现象。因此,我国开展管理会计讨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由学术界与实务界共同参加来进行典型案例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富有成效地解决学术界与实务界相互分离来开展管理会计讨论的难题,还可以使典型案例经验在理论上得到总结和提高,由此形成系统的案例讨论报告。这不仅在实务上具有重要的示范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