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美术热情减退的解决方案低年级学生多数爱上美术课,他们无拘无束,任意涂抹,随意创造,从中得到满足和乐趣。可为什么到了中高年级,大部分学生好象不会画似的,变为多数学生不喜欢美术课?仔细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影响:(一)、老师没精心准备上课内容、不正确的引导、评价等,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没精心准备教学,学习内容就不丰富精彩,师生缺乏激情,课堂就没有生机,枯燥乏味;如果天天让学生画书上的东西,没有合理的引导,那教学显得呆板,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产生厌倦的情绪;教师评价方式单一,用成人的眼光评判孩子作品,产生学生不会欣赏儿童作品,误解儿童作品。社会上一些美术辅导班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采用临摹为主,画的很像示范作品等教学手段来突出教学效果。造成学生会用一些成人的眼光(像不像、美不美)来衡量,加上对学生缺少鼓励,他们就会心灰意冷。有天赋的学生最多只能维持兴趣,一般的学生就会失去兴趣,最后产生讨厌老师,久而久之就会讨厌美术!(二)、家长的不重视和家庭条件因素的影响。美术在家长心中的地位没有语文、数学重要,多数家长缺少对美术的认识,不太支持美术教育。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外地,他们是菜农和普工,经济收入低微,而美术学习用品又多、又较贵,没法一一准备。没有准备美术学习用品,就会制约着美术教学开展,很难形成浓的学习氛围。(三)、兴趣不定型。喜欢涂涂画画是小学生的天性,但这种兴趣是短暂的,学生长大了,个性也发展了,兴趣也会广泛了。一些孩子对学习美术的热情越来越淡了,应是正常现象。涂鸦阶段,是她们唯一能够表达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看法。随着年龄的增大,接触的东西多了,吸引他们的东西也更加多了,他们的兴趣也慢慢增多,兴趣分化了,会慢慢转移。对涂鸦也厌弃了,画想象的太幼稚了,画写实的没技能,感觉没什么好画了,就是所谓的“眼高手低”。另外,年级的升高,学习的压力重了,使他们画画的机会和时间有限了,忽视了美术。布鲁纳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作为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能不能”学习,更要十分重视学生“乐不乐”学习所学内容。在教学中我们要活用教材,回归孩子生活,体验美术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