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一)专业名称和代码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代码:080601(二)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湖州、服务浙江、辐射长三角,结合电力、电气和装备制造等产业人才需求,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个性化发展、实践动手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全程化培养,使学生具备政治思想素质过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及具有“君子之风”的人格素养,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应用技术,具有较强的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市场开拓、组织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更高层次的后续深造能力,在电力、电气和自动化等领域能成为“笃学崇工、厚德尚用”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三)基本规格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纪守法;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想信念坚定;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奋发有为;传承“明体达用”校训精神,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志向的人,做有用的人,做有为之士。2.文化素质: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对君子文化的学习研究,不断提升崇雅尚美的君子气质和素养;掌握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宽厚的文化修养、科学素养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掌握社会发展潮流,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好的现代理念和较强的创新意识;掌握人际交往基本礼仪技能,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业务素质: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包括电路元器件知识、电路识图及制图知识以及电气工程技术核心知识;具备电气工程领域各学科的方向性知识,包括电机与电器知识、电力系统知识等;了解电气工程交叉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电气装置与电气系统的设计知识;能正确把握电气工程专业的科学体系,了解电气工程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4.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国防军事知识和体育运动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技能,养成科学的锻炼身体习惯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的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并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5.创新创业能力: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能够具备初步从事电力系统、电气传动控制、计算机应用软件以及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工作的能力。(四)专业特色本专业着力推行校地共育、产教融合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国网电力培训中心、天能等10余家国企和上市公司共建校地共育基地和两个共建实验室,组建一支校内外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协同实施大学四年“工程认知、项目实训、生产实习、暑期专业实践”的工程实践全程化教学。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浙江省“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保障了工科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对接区域产业特色,“十二五”期间完成横向项目近30项,到帐经费600余万元,“过程与装备智能化”特色鲜明;专任教师人人有项目,转化为学生各类各级创新实践项目30余项,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比例达32.7%,科研反哺教学交互相长。二、学制与学位(一)学制和修业年限学制为四年,在校修业年限为3~6年。(二)最低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本专业最低毕业总课程学分169学分,第二课堂学分不低于5学分,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一)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二)主干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电路、数字逻辑电路、自动控制原理、电磁场理论、电机学、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电力电子技术。1.电路原理总学时:64周学时:4学分:4开课学期:3内容简介:本课程系统地论述了电路基本理论和电路分析方法,是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必不可少的前期基础课程。主要包含三大方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