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干部中民主几点 第一,民主既是现代政党政治的核心价值,又是存在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种举措,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就这个意义来说,民主并不是舶来品,并没有那么神奇和高不可攀。 中国官僚队伍形成以来,尽管没有建立民主制度,但民主作为一种工具要素是一直渗透其间的。从“乡闾清议”到“察举制”,从“九品中正制”到“考成法”,从“保举制”到“科举制”,等等,在每种官员选用制度中,民主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比如,两汉时期的“乡闾清议”,就是由乡村民众中的“贤良方正”对官吏的政绩进行民主评议,对国家政策进行民主讨论,《盐铁论》中就详细记载了富人和穷人的利益代表者所进行的民主公开的政策辩论。明朝改革家张居正为考核评价官吏而制造了“考成法”,即:一个命令要同时抄三份,下令的、执行的、监察的各执一份;考察考核官员时,要用三份材料相互印证来进行评价。这种办法裁汰了大批冗员,选拔出不少能力强的改革派官员。200 多年以后,这种将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民主思想才在西方政治体制中得以体现。又如,在中国古代,“官”与“吏”是分离的,所谓“领持大概者,官也。办集一切者,吏也”。官员是流动的,属领导、决策的政务官;吏员是书吏、胥吏、书办,为具体办事的事务官,不能被无故辞退且常常“世袭罔替”。保举制度可以使一个士兵因为军功一级级升到二品总兵衔、提督衔,却还是一个士兵,而他的上司可能只是一个四五品的文官,这大概是历史上最早的职级职务分离制度了。众所周知,英国文官制度中的“两马分途”就来源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唐代牛李党争以后,中国政坛上一直或明或暗地存在着清流、浊流两股政治势力,形成了事实上的相互监督、相互制衡,这与现代西方政治中的党派竞争有着许多一致性。 中国地域广、人口多、历史久,且始终以一个国家的形式生存进展着,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中国落后自清朝后半段起,时间还不到 300 年。因此,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必定蕴藏着极其深刻而丰富的思想,仅民主的举措在官员选用制度上每朝每代都有所根植和延续。所以,今日我们要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既要洋为中用,吸取和借鉴西方民主的科学内核,也要古为今用,挖掘、讨论和复兴中国历史上的民主思想和模式。因为,越是对传统文化的精髓有深刻的认识,越是对西方民主有真切的了解,就越能正确对待干部工作民主,树立起民主的自信,逐步探究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干部工作民主制度体系。 第二,民主既是干部工作的政治理想,又是干部制度变迁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