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验深孔预裂爆破强制放顶技术的应用 在煤矿生产过程当中,顶板事故占有较大比率,尤其是煤层顶板坚硬、完整、不易冒落综采工作面初采,由于一般实行自然垮落法,随着工作面的推动,造成采空区悬顶面积不断扩大,当采空区大面积瞬间垮落时极易形成飓风和冲击压,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而且容易造成瓦斯瞬间涌出,诱发瓦斯重特大事故。因此,如何缩短综采工作面初次来压的步距,减少采空区悬顶面积,尽快充填采空区,是解决综采工作面初次垮落的焦点问题。1 地质条件铁法煤田煤系地层为中生界晚侏罗系地层,属陆相沉积。岩相为湖泊相及河床相沉积,煤层顶板岩相和岩性变化较大。伪顶一般发育不完全,多为泥岩;直接顶发育较好,多为粗砂岩、中砂岩、粉砂岩、细砂岩。部分煤层及顶板有冲刷现象,局部为辉绿岩;煤层老顶类多为粗砂岩、中砂岩,坚硬、致密。煤田内地质构造以断层为主,褶皱次之。煤系地层倾角平缓,一般在 5°左右。首次采纳深孔预裂爆破强制放顶技术的矿井为大隆煤矿,属于多煤层群开采,煤层埋深350~600m,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采纳深孔预裂爆破强制放顶技术的工作面为 E3402,该工作面位于东三采区的南侧,为东三采区的首采面。工作面长 167m,走向长 508m。切眼与东二采空区毗邻,最小距离 10m,最大距离 32m。工作面沿走向方向布置,沿倾向方向坡度小于5°,赋存条件相对简单。切眼附近煤层厚度 2.85m,无伪顶;直接顶板岩性为粗砂、中砂和细砂岩,岩性变化大,部分受河床冲刷,平均厚度 5m,硬度系数 f=5;老顶岩性为含砾粗砂岩,胶结松散,平均厚度24m。由于工作面以高硬度岩性为主,且胶结程度较高,初次来压步距较长,因此,如不实行人工强制放顶的办法,很难实现随工作面推动而垮落。而大面积悬顶形成大的采空区空间,产生大量瓦斯积存,同时也增加了自然发火的因素,给安全生产带来重大安全隐患。2 放顶基本原则及方案设计2.1 放顶基本原则以破坏顶板的完整性为前提,根据直接顶、老顶的厚度及岩性特点设计放顶方案。在工作面两顺和切眼施工钻孔,采纳深孔预裂爆破技术,对初次来压期间的顶板实施有效控制,尽可能使冒落的矸石充满或基本充满采空区,对上履岩层起支撑或垫层作用,达到使其随采随落的目的;同时破坏顶板的完整性,使上履岩层较易垮落,从而减弱了顶板垮落的冲击强度,大大减少老塘有害气体积存空间,从而降低因顶板垮落而造成瓦斯的瞬间涌出及顶板大面积垮落而形成冲击压力的可能性。2.2 E3402 工作面放顶方案设计E3402 工作面两顺、切眼为锚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