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进展机遇,加速自主品牌创新 自主品牌的进展战略一直是中国汽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不同的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不同。但自主品牌走高标准、高性能、高稳定性、高耐用、性高性价比、高营销服务的路线是始终不变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已经出台,在全国人大第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及要加快汽车等国家相关支柱产业的调整和振兴。汽车产业的振兴需要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的共同影响。如何振兴中国汽车产业,更好的进展自主品牌?先来看下国内实际情况:自主品牌的现状。我国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进展,已涌现出一大批汽车自主品牌,但称得上驰名品牌的并不多,大多是汽车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知名度也不高的经济型轿车,如吉利、奇瑞、哈飞等。可见,我国汽车自主品牌正处在被“边缘化”的现境之中。随着进口配额的取消及关税的逐步降低,这些自主品牌如不实行强有力的措施,将会面临着生与死的严峻考验。中国汽车行业里,现在日子好过的是外国独资的和合资的企业,自主的是最艰难的,国家在政策选择方面提自主,但是在政策和措施的落实这方面,特别是地方政府还是倾向外资与合资的企业,外资有土地使用、税收等等一些优惠政策,但是对自主的还是不放心,自主的是有风险的,不是说弄一个企业就成一个企业,搞一个产品就活一个产品,是有风险的。由于政府 GDP考核对政绩观的影响,还是倾向于合资企业。这就形成一个矛盾:社会期待(期待这个产业自己能够挺得起来)与大众的实际消费和政策实际的支持之间的矛盾。很多对自主品牌和外资品牌的购买倾向的调查表明,假如是同样水平的车,同样排量同样质量的车,大家还是倾向于外资品牌,外资品牌市场知名度高,技术成熟,市场份额多,售后服务完善,特别是外资品牌在技术方面明显优于自主品牌,自主品牌在价格方面下调 20%~30%才能把消费者吸引过来,这样对自主品牌是很难受的,利润就低,开发成本就高,原来投入就大,投入涉及到规模的问题,作为一个产业来讲,也有他的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老期,中国的汽车产业,特别是自主品牌也要按科学规律办事。我们现在这种偏爱合资的这种方式,这种倾向合资企业的方式,在现有的市场条件下,对自主品牌是一个挤压,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从长远来讲,对进展自主品牌是很不利的。前几年很多自主品牌的进展战略是开拓经济型汽车市场,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明智的举措。自主品牌在当时底子薄、基础差的现状下,选择了从经济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