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争的途径:妇女与另类媒介(上)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妇女另类媒介 新社会运动 [摘要]:各种批判讨论的探究已证实了资本主义传播体制的缺陷和霸权意识形态的政治建构本质,“媒介与社会性别讨论”不仅要揭示传播产业与传播制度的种种性别不平等的迷思,更要致力于改变这种不平等的传播情境,具有自反性的行动主义者创办妇女另类媒介的举措就是一种突破传播产业资本密集、经营垄断与科技数字鸿沟的结构性压制,为社会公正而抗争的媒介实践策略。本文将论述妇女另类媒介的产生语境与主要特征,以及与女性主义运动的关联。从不同种类的妇女另类媒介讨论可见其宽阔范围和多样性,也会突出妇女另类媒介显着的共性——妇女经营和控制的、非盈利和反商业的倾向,对专业主义和行业权威结构的排斥。虽然妇女们创办的另类媒介不会显着地改变主流媒体机构的性质与决策,但她们批判和挑战了主流媒介的权威性,既制造了妇女发声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又共享了妇女之间的生活经验、智力情感,以及被倾听的尊重。从批判传播理论的拓展而言,提炼妇女另类媒介的参加价值,并在当下中国积累激进学术言论也是认识主流传播产业局限性且丰富批判传播理论的面对之一。 另类媒体/反主流媒体/替代性媒介,英文都以 Alternative Media 统称,具有先锋政治的性质,以弥合主流媒体所遗留的鸿沟为己任[1],创办者往往是那些被主流媒体拒之门外的弱势社会团体,另类媒介的生命力与各种社会运动息息相关,约翰•唐宁指出另类媒介属于小规模、集体运作的媒介项目,强调自我管理,表达了“想象的政治”。另类媒介也常常以社群、激进、进步的,有时亦以地下的媒介/报纸,或是替代性媒介相互使用;台湾则以“小众”媒介或地下媒体指称另类媒介,如绿色小组、地下电台、民主电视台等。美国学者大卫•阿姆斯壮的《战斗的号角:美国另类媒介》论着对美国 20 世纪 60 年代到70 年代的另类媒介讨论堪称本领域讨论的早期典范。作者认为鉴于美国的资讯工业已逐渐成为意识产业,灌输并管理大众的思想与情感,塑造大众的行为归纳起来,另类媒介创办者力图改变现状,重塑大众心智(reform-minded)。美国另类媒介作为社会行动者改变标榜客观、中立的传统新闻观念的产物,欢迎社区民众的参加,实行多元化的方式筹集资金,如广告政党捐助特定利益团体捐赠等,但仍只有少数能自给自足。另类媒介的行动者提倡解放性的媒介,要求去中心化,由使用者来运作,每一个讯息接收者都可被视为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