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人肺癌蛋白质肽类药物的讨论 【关键词】 肺癌;蛋白质肽类药物;肽库技术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故亦称支气管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疾病。近 20 年来,我国的肺癌发病率以每年 11%的速度递增,总患病率已占到男性恶性肿瘤的首位。目前对肺癌患者常见的化疗和放疗手段往往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肺癌药物是目前的热点之一,而新型的蛋白质肽类药物具备了这些特点。 1 抗肺癌蛋白质肽类药物 近 20 年来,国外对生物多肽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应用讨论,并将多种多肽药物推向市场,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大大开拓了生物活性多肽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它们的价值。我国对活性多肽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天然多肽分离、纯化,对生物肽库、化学组合肽库的构建、筛选及应用讨论才刚刚起步。1 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多肽 海洋生物物种占地球生物的 80%以上,具有陆上生物所不具有的化学结构奇特、新颖以及特异的高活性、高药效的生物活性物质,从而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近年来,人们在海洋抗肺癌活性多肽的讨论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 1981 年 Rinehart 等[1]首次从海鞘Trididmnum Solidum 中分出并测定了环肽Didemnins A、B 和 C 的结构,证实了它们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的活性,其中Didemnin B 的活性最强,既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也能抑制 DNA、RNA 的合成。易杨华等[2]从棕色海锦的乙醇提取物中获得一个新的 Phakellistatins 类环肽化合物,为一个环状七肽,该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正在评价之中。李祺福等[3,4]从鲎血淋巴中分离提取出一种抗肿瘤肽,它具有显着的抗肿瘤作用,能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活动,降低其代谢酶活性,干预相关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表达,改变癌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恶性表型特征,因而对癌细胞具有明显的诱导分化作用。裸鼠体内抑瘤实验表明,剂量为 60 mg/L 时,其抑瘤率达 %。小白鼠体内急性毒理实验表明,鲎素肽对正常细胞毒性小。于志洁等[5]考察了鲨鱼软骨提取物 SCAE 体内抑瘤作用,对 S180 移植瘤小鼠,剂量为 24~72 mg/d 口服形式给药,抑瘤率达 54%~67%,6~18 mg/L 注射给药,抑瘤率可达 67%~82%;对 Lewis 肺癌荷瘤小鼠,6 ~18 mg/L注射给药,抑瘤率为 62%~76%。从海兔中追踪分离到 18 个抗癌活性肽 Dolastatin1~18,其中讨论得比较多的是Dolastatin23、10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