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科学基金文化特征 论文摘要:科学基金的功利性与科学义化的非功利性特征、科学基金的管理性和科学文化的自主性特征、科学基金的制度性和科学文化的自然性特征是对立的。同时科学基金与科学文化也保持合理的张力,统一于科学基金文化内涵之中,促使科学基金文化呈现公开透明、程序公正、自由创新、导向明确的特征。 科学基金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状态,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正如陈佳洱院士所说:“文化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贯穿和影响于科学基金工作的各个环节,而科学基金文化的内涵又是丰富的,需要我们总结传承。”我们探究科学基金文化的内涵,就十分有必要认识并处理好科学基金与科学文化、科学基金文化与科学基金、科学基金文化与科学文化、科学基金文化与基金文化等的关系。无疑,处理好作为核心内容之一的科学基金与科学文化关系问题,不仅是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基金文化的前提和基础,而且也能够加强我们对科学基金文化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推动科学基金的战略管理,推动我国科学的快速进展。 1 科学基金与科学文化的特征性对立 伴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进展、壮大而逐渐形成的科学文化,在人类文化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且对于其他文化形态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作为资助科学进展的科学基金,也逐步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审批和管理制度,为科学的快速进展提供了重大的资金保障。同时这套科学基金制度对科学的进展方向、规模和速度都起到直接的作用,更可能对科学文化产生间接而深远的影响。当然,科学文化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科学基金(制)的政策导向和宏观制度。总体来看,科学文化与科学基金(制)在许多特征上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种对立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1 科学基金的功利性特征和科学文化的非功利性特征 实施科学基金制是我国为应对世界科学技术进展趋势、推动我国基础讨论进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同时也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举措。科学基金制作为配置科技资源的重要制度,要努力提高资助效益和管理效能。这种功利性(中性词)主要表现为:第一,从科学基金的产生与目的来看,20 世纪 80年代是我国走向全面改革的年代。为推动我国科技加速进展,89 位科学家致函党中央、国务院,建议设立面对全国的自然科学基金。此议得到党中央、国务院批准。1982 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正式启动。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对基础讨论和部分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