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探析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

探析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_第1页
1/32
探析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_第2页
2/32
探析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_第3页
3/32
探析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 摘要: 从历代医家对情志病的认识, 以及现代讨论等方面进行梳理,并从生理、病理、治疗三个方面,探析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指出重视二者相关性的讨论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脾胃; 情志医学; 相关性; 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多维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情志与健康和疾病的相关性日益成为中西医学共同探究的新领域。情志活动属于人类正常的生理功能,是机体对外界精神刺激或既往刺激痕迹的一种“应答性反应”[1];而情志病,是指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2]。祖国医学认为,情志活动和脏腑机能密切相关,情志的产生、活动是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一。脏腑对情志的活动起着调节控制作用,相应地情志的异常活动也会影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脾胃在情志的产生、活动中有着特别的地位,深化探讨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现从以下几方面略作回顾、分析与思考。 1 脾胃与情志相关的源流情志医学滥觞于远古时期,资料记载殷墟出土的甲骨约 16 万余片,其中有一些是关于疾病症状如失眠的描述,这可能是对情志病最早的记载[3]。《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对情志病开始有了比较系统而全面的认识。它提出了包含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在内的“九气说”,并以五志为代表,运用五行学说把人的情志活动分属于五脏,确立了中医学的“五志说”。情志见于中医文献约在明代张景岳《类经》首列“情志九气”,并首提“情志病”病名[4]。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脾藏意主思。《素问·宣明五气》云:“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灵枢·本神》亦云:“……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由此可知,《内经》已提出意宅于脾,即脾藏意的理论,且指出了脾与意、思的生理、病理关系。此后,历代医家对此也进一步阐发。如《难经·三十四难》曰:“五脏有七神,各何所藏耶……脾藏意与智……”。《三因方》谓:“脾主意与思,意者,记所往事,思则兼心之所为也。”即明确提出了脾藏意主思。《类经》曰:“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脾藏意,神志未定,意能通之,故为谏议之官。虑周万事,皆由乎意,故知周出焉。若意有所着,思有所伤,劳倦过度,则脾神散失矣。”脾之所以称为谏议之官,就在于脾藏意,意可虑周万事。近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引领学者对脾与意、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探析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