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

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_第1页
1/10
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_第2页
2/10
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_第3页
3/10
探究中国文明的起源 我一直认为,文明的讨论是最合适,也最需要运用比较方法的学术领域。 在人类近五六千年的历史中,曾经产生过不少文明,各自由微而着,由盛而衰,分别有其特别的贡献。大家知道,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历史讨论》开列了 21 个文明。这一数目未必妥当,考古学家丹尼尔在《最初的文明》等书里,所举有独立起源的古文明就有 9 个。无论如何,世界上的文明是多元的,人类的历史所以绚丽多彩,正因为这样。 然而,承认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并不是很容易的。站在一种文明的位置上,每每认为其他文明只是本文明的派生物,假如不是,也是次等的,不足称道的。实际上,如马克思指出的:“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只有在欧洲工业革命和所谓地理大发现之后,从世界的角度讨论和比较各种文明才成为可能。就中国而言,晚明时开始了中西文明的遭遇、沟通和碰撞,于是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潮流和运动。文明比较讨论的重要性,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凸显出来的。不知道有多少中外学者谈论过中国文明的特点,看法虽纷纭不一,但在一点上可说是相当一致的,就是中国文明有独特的持续性。与中国古代文明并时兴起的古埃及等等文明,都未能像中国文明这样绵延久远,迄今不衰。这确实是极值得探究的大问题,不比“李约瑟难题”逊色。谈到绵延久远,即涉及文明的起源。最近我常有机会讲,在自然史和人类史上有五个“起源”, 都是科学讨论的重大课题,即:宇宙的起源、地球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和文明的起源。探讨文明起源的论作,很早就有了。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专门讨论了从野蛮到文明的过渡,是我们都熟悉的。 1929 年 9 月,郭沫若先生为自己的《中国古代社会讨论》作序,说明:“本书的性质可以说就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续篇。讨论的方法便是以他为向导,而于他所知道了的美洲的印第安人、欧洲的古代希腊、罗马之外,提供出来了他未曾提及一字的中国的古代”。郭沫若先生强调:“只要是一个人体,他的进展,无论是红黄黑白,大抵相同。由人所组织成的社会也正是一样。中国人有一句口头禅,说是‘我们的国情不同’ 。这种民族的偏见差不多各个民族都有。然而中国人不是神,也不是猴子,中国人所组成的社会不应该有什么不同。我们的要求就是要用人的观点来观察中国的社会,但这必要的条件是须要我们跳出一切成见的圈子”。 1986 年,美籍华裔考古学家张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