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中的效能 摘要: 人工鼻具有良好气道湿化、保温效能,降低了肺部感染发生率,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关键词: 人工鼻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 护理 肺部感染率 气管切开容易感染,而传统气道湿化采纳气管内滴液、雾化吸入等方法,药液颗粒大且未经加温,直接刺激气道,易出现刺激性咳嗽,肺部易感染。我科于 2025 年 4月~2025 年 10 月将人工鼻应用于气管切开病人,病人刺激性咳嗽减少,痰液较稀薄易于咳出,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气管切开病人 61 例,男 38 例,女 23 例,年龄 18 岁~69 岁,平均 46 岁,其中重症颅脑损伤 36 例,脑血管意外 10 例,复合伤 15 例,排除气管切开前肺部感染病人。将 61 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 31例,应用人工鼻;对比组为 30 例,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法。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种及治疗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 人工鼻组:采纳美国伟康公司研制的人工鼻,用生理盐水 5ml 将其内部吸水材料充分湿化后,一端与气管插管连接,一侧孔与吸氧管相连,调节氧流量 3L/min,人工鼻每天更换 1 次,如有痰液堵塞及时更换,所有病人在持续吸氧时予生命体征监测。对比组:采纳传统方法:生理盐水 100ml 插输液器、排气,前端安上剪掉针头的头皮针管,向气道滴泣湿化,滴速 3gtt/min~4gtt/min,同时安好吸氧瓶,倒入适量灭菌注射用水,连接好一次性吸氧管,剪掉前端并与剪掉针头的头皮针相连接,将头皮针管插入气管导管 4cm~5cm,胶布固定,调节氧流量 3L/min,上面覆盖 2 层湿生理盐水纱布,及时湿化纱布,盐水纱布每天更换,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观察项目 湿化程度:湿化不足表现为痰痂形成和痰液黏稠度高。痰液黏稠度:Ⅰ度:痰如米汤或泡沫状,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无痰滞留;Ⅱ度:痰外观较Ⅰ度黏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但易被水冲洗洁净;Ⅲ度:痰的外观明显黏稠,常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头内壁常滞有大量痰液且不易用水冲净。病人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情况。护士工作量。 统计学方法 采纳 CS10 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纳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纳 t 检验。 2 结果 两种方法气道管理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比较见表 1,刺激性咳嗽 P≤,差异有极显着性意义,肺部感染 P≤差异有显着性意义。 两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