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地方财政预算编制改革的探讨 一、当前地方财政预算体制面临严峻挑战 地方财政预算的综合性较差 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收入绝大部分为税收收入,只有很小部分的规费收入,而且,所有收入都要纳入财政预算。但我国政府收入除了以税收为主体的预算内收入外,还包括大量部门直接参加分配的各种基金、收费等预算外收入和部分政府职能部门私自设立、摊派的制度外收入。而在所有这些政府收入中,只有预算内这部分收入纳入了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地方财政预算的调控空间相对受到限制,地方财政预算的综合性比较差。 地方财政预算支出供给范围过宽 当前,地方财政支出范围不仅包括公共机构、公共服务等项目支出,而且还包括大量竞争性领域的开支,如拨付企业亏损补贴、弥补企业资本金等。在经济改革中,有相当数量的事业单位已走向市场,收入规模相当可观,但财政仍须对其提供经费。财政支出范围过大、包揽过多等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结果造成应该由财政承担的事情财力不足,而政府不该管的事情却管了很多,扭曲了分配关系,加剧了地方财政收支的矛盾。 地方财政预算编制方法粗放 多年来,地方财政预算的编制形式一直是功能预算,这种预算结果过于抽象,财政资源配置不能显示具体的使用部门和单位。财政预算编制方法主要还是实行“基数法”,即新年度的支出预算在上年度支出基础上考虑增支因素后确定。这种方法不科学、不法律规范,也不符合公平原则,造成支出刚性增长。采纳“基数法”编制预算,只对新的增支因素分析,不对基数分析,编制方法过粗,透明度不够,公众也无法对支出安排进行监督。 地方财政预算支出效率低下 地方财政年初预算只是一个笼统概念,资金分配和使用的约束性较差。一是预算资金安排基本上是“基数加增长”的模式,对资金的基数部分缺少必要性的分析和论证,缺少随时间、实际等因素进行调整的机制。二是预算的权威性、法制性不强。每年下半年调整预算,预算缺乏法制性、权威性。三是部分预算单位调整了预算资金的使用用途,导致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下降。四是财政资金预算安排环节较多,使财政资金没有全部用于具体的项目,降低了其使用效率。 地方财政预算支出的公平原则未能严格执行 我国已经加入 WTO,根据非卑视原则、公平原则和透明原则,对各种企业实行国民待遇。但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地方政府为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纷纷在财政支出中安排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资金,建立财政扶持奖励基金,用于奖励给企业和个人。这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