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育人中应该以德为先 第一教育的首要职能和根本任务 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育思想品德、进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教育具有社会性、个体性和教育性三种价值,它们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从社会存在、进展所需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个人制造以及教育自身进展需求三者结合的角度看,教育的核心价值是育人,是“铸人铸魂”。其最大特点就是把受教育者当作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立足于人的生命整体,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体魄、内质、个性、制造性以及社会适应性都得到良好的进展,成为一个能够秉承人类文化成果,具有思想、智慧和专长,能够担当社会主体责任的人。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活动,但教育的方向性、目的性决定了教育的道德性是教育诸多属性中最为重要的属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也不应当专读书,其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世界著名教育家艾伦·德瓦艾特认为,教育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要使学生聪慧,一个是使学生做有道德的人。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也说“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和谐的人要靠和谐的教育来培育,它要求教育要有全局观念,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视人的综合素养的培育,促进德智体美全面进展。 要求教育要以德为先,让受教育者先学会做人,把外部获得的知识、技能内化、升华为个人的稳定的品质和素养,使得社会文明在个人身上得以传承。要求指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开放的胸怀,具有现代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责任意识,积极迎接社会的挑战。作为学校教育其价值取向的核心应是让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在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基础上成为一个“整体”的人。 第二加强师德建设,强化老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优秀的老师队伍是学校进展的基石,是学校全员育人的关键 应从思想、理念、制度、环境等方面实行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老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强化教书育人工作。第一,加强敬业爱生和学术道德教育,强化老师教书育人职责。以人为本,尊重人的需要,注重人的全面进展,是人类社会进展进步的必定结果,也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 要进一步加强教育,树立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明确育人职责。一方面,老师要充分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