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沉默情况及解决策略 一、老师沉默的内涵界定 老师在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处于主体地位,是高校三大职能任务的实施者,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最为熟悉,学校的进展离不开老师献计献策。但据笔者了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碰到老师选择沉默的现象。老师沉默不是指老师在课堂中沉默,而是指学校在课程、专业、学科建设,学术沟通,教育教学改革,科学讨论及教育管理中,老师本可以基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提出想法、建议和观点,为学校的进展提供参考,但却因为人际恐惧、担心负面的结果或认为其观点对学校教学、科研及管理来说并不重要,往往会选择沉默并保留观点,或者提炼和过滤自己的观点。这种现象称为“老师沉默”。老师沉默有很多具体的表现分类,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分类。 基于缘由的分类 在郑晓涛等人[1]对员工沉默分类的基础上,本文将老师沉默归结为五类:默然性沉默。老师在学术和管理中预期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现状而被动、消极地保留观点的一种行为。防备性沉默。老师由于担心、防范外部的威胁而保留相关观点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是保护自我的有意的和主动的行为。漠视性沉默。老师对学校现有工作低水平承诺而消极的保留观点,是一种抵抗、抵触心理下的沉默,意味着漠视学校的利益。人际恐惧沉默。老师在教室里对学生可以侃侃而谈,但对其他人或在公众场合不善言辞,具有恐惧心理,而表现为对学校事务保持沉默的现象。个人主义沉默。老师以自我为中心,自己的事情会积极主动,其它事情则不予理睬、不参加、不发表意见,而保持沉默的一种现象。 基于对象的分类 学术沉默。是老师在学校教学、科研等学术事务中保持沉默的一种现象,这种沉默是老师沉默特有的维度。管理沉默。老师在学校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等教育管理工作中保持沉默的一种现象。 二、老师沉默的动因分析 由于沉默是一个基于复杂动机的复杂行为,因此影响老师沉默的动因就很多。本文从老师职业性格、工作性质、老师心理契约、学校内部组织管理、学院设置、个人性格、传统文化等方面对老师沉默的动因进行分析。 老师职业性格 老师职业性格是老师在长期从事教育事业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既包括追求真理、做事法律规范严谨、责任意识强、能吃苦耐劳等具有积极作用的性格特征,往往也包含清高孤傲,过于自尊、自卑等具有消极作用的性格特征。清高孤傲常导致老师以自己中心,不屑参加学校的“琐事”,更不会发表意见或建议。过于自尊的老师,一般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