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育大众化动因探索

教育大众化动因探索_第1页
1/22
教育大众化动因探索_第2页
2/22
教育大众化动因探索_第3页
3/22
教育大众化动因探究 1963 年,日本高等教育入学率首次超过 15%,正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1]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极大地提高了日本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为日本经济结构的深化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日本经济保持了近 20 年的快速增长势头,GDP 总量一度跃升为世界第二。一个经过二战重创、经济濒临崩溃的国家,何以能在短短 18 年内就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并促进了经济的迅速进展?笔者试图从高等教育供给与需求的视角对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动因作一探究,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提供参考。 一、推动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动因 经济学之父凯恩斯构建的整个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至今仍然是经济学理论的重要支撑。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就是“需求制造供给”,呼吁政府实行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虽然高等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政府办高等教育追求的是社会收益最大化,而非利润最大化,运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解决高等教育问题有时显得很乏力,但是凯恩斯“需求制造供给”的主张,充分肯定了刺激有效需求的必要性,这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顺利实现,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密不可分。 政治方面的需求二战前,日本高等教育主要是从士族阶层中选拔学生。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教养教育和以法、医、工为主的专业教育,毕业后就可以成为政府官僚或高级专门人才。因此,高等学历成为进入政坛的重要资本。由于政府牢牢把控着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限制了下层人士通过高等教育进入政府的机会,从而导致官僚世袭化加剧的现象。二战后,日本国力急剧下降,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对政府不满情绪高涨,政府的威信开始受到了挑战。“反对独裁,呼吁民主”成为人民群众的心声,军国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逐渐走向了灭亡[2]。下层群众迫切希望改变士族阶层垄断高等教育的局面,要求政府放松对高等教育的管制,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从而享受到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以此期望有更多的下层人士通过高等教育走上政坛,成为他们在政府机构的代言人,维护广阔下层人士的利益。 经济方面的需求二战后,日本经济虽然受到了极大的创伤,但是 1950 年 6 月朝鲜战争的爆发给了日本经济复苏的良机。日本通过向美国提供大量军需品,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促进了就业。1955 年,日本经济就恢复到了战前水平。整个 20 世纪 60年代,日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教育大众化动因探索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