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质量观内涵探究 质量工程是教育部、财政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1],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动教学改革、法律规范教学管理等为主要内容,以项目引导为主要抓手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通过质量工程的实施,使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进展和可持续进展的机制基本形成;人才培育模式改革取得突破,创新精神显著增强;老师队伍整体素养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的结合更加紧密;高等学校管理制度更加健全[2];高等教育在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基本适应我国经济社会进展的需要。故此,质量工程对于引导和带动本科教学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育质量观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教育价值选择。对高等教育不同产品的不同期望形成各不相同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反映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不同认识,也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高等教育哲学思想[3]。高等教育质量观从不同视角分析有高等教育进展质量观、高等教育人才质量观、高等教育功能质量观、高等教育价值质量观等[4]。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等教育质量观已经突破了过去的单一模式,走上了多元化的道路。潘懋元先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一文中将大众化教育阶段质量观与精英教育阶段质量观作了比较,提出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多样化的教育质量标准,其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由全面素养质量指标和多规格、多层面质量要求构成,对大众化教育阶段人才培育质量的要求作了科学的分析[5]。 一、质量工程的质量观 教学质量观说白了,就是对教学质量的认识和意识,体现为人们对教学质量高低优劣的理解和价值推断。对教学质量内涵的不同理解与价值推断,制约着人们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实现对教学质量的追求。质量工程的基本要求是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树立优质的教学质量观是进展优质高等教育、实现时代给予高等教育历史使命的重要基础。 1.资源质量。优质教学资源是实施质量工程的基础[6]。优质的教学资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保障优质教学的实施,而且可以提高老师教学的积极性。优质的教学资源包括先进齐全的教学实验设备、充足的教学经费、丰富的图书资料、完善的校园网建设,等等。同时高校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在优质资源基础上重点扶持,沿着分批次、分层次、整体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