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矛盾的三个典型代表 新矛盾的三个典型代表 婆媳为权利而战 “每当我心情不好,就上西祠胡同的情感版逛逛,看到一页一页全是抱怨婆媳关系的帖子,觉得世界上有这么多和我一样憋屈烦闷的媳妇,立即心理平衡了。”南京媳妇王纯为此把自己在西祠上的论坛签名改成如上。 细数最近几年的大热家庭伦理电视剧,婆媳关系即便不是主角,也是第一配角,不但编剧们爱抓住这点 大书特书,观众们最唏嘘感叹恨铁不成钢的话题,也逃不过两个女人间的战争。 但当传统的婆婆遇到更强调个性的媳妇,矛盾的内容发生微妙变化。 零点讨论咨询集团发布了一项关于现代婆媳关系的调查:媳妇生男孩还是生女孩、因老人赡养而引发的家庭经济纠纷等矛盾,在现代婆媳矛盾中已经淡化,让位于生活习惯的差异。在对八个一线城市的调查中, 有 8 4 . 5 %的媳妇认为生活习惯不同是其与婆婆的主要矛盾,“既然在城市里,就要遵守城市的 生活习惯。”其次是为了争夺对丈夫和孩子的“话语权”。 “越是小事,大家越是坚持自己的做法,对方的挑剔或者顽固,就像一根刺扎在肉里,让你时时刻刻都不愉快。”和王纯抱着同样想法的比比皆是。王纯是典型的城市媳妇,在她身上有浓重的独生子女烙印:受教育程度较高,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追求独立的生活空间,以自我为中心。 她虽然并不指望能在婆媳对战中总是占上风,甚至同意遵守传统的尊老孝道游戏规则,但前提是“婆婆不要仗着年长就要求我必须如何如何,既然住在我家,很多事就应该我说了算”,而这是大多数婆婆都无法做到的,资历至上论同样是中国人际关系的潜规则。 一个家庭只能有一个主妇,新婆媳关系的矛盾核心实际是新家庭的大小事宜谁说了算的问题。当越来越多已婚和未婚女青年意识到该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后,有了“凤凰男”这个名词的一夜走红,有了“门当户对”的新时代版解释。 在一二线城市中,婆媳融洽的比例仅为%,当 80 后媳妇和 60 后婆婆开始成为婆媳关系的主流,相看两生厌的婆媳不约而同选择了保持距离的方法。在一份调查中,%的媳妇和%的婆婆都拒绝同住一个屋檐下。 但保持距离不过是把矛盾压抑。新旧两派产生的矛盾不是对与错、好与坏的问题,在这是是非非之间,不和谐的音符随时会出现在家庭生活里。 为避开婆媳矛盾,选择让姥姥、姥爷带孩子,却因此把另一个本不严重的矛盾推向风口浪尖。 过度粘结出的翁婿矛盾 曾几何时,岳父母对女婿的“刁难”很少进入婚后生活;“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