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安全的监督技术及实效分析建筑施工场地是安全事故的高发区,建筑工程施工又是一项复杂的生产过程,具备人员流动性大,露天作业、高处作业多,作业环境变化多,劳动繁重且体力消耗大等特点,因而危险性较大。从近几年建筑施工施工场地发生事故的原因来看,第一个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第二个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三是周围环境影响所造成。这些事故的发生反映了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工作“两不到位,两不落实”,即:安全教育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教育流于形式,造成操作人员安全知识缺乏,尤其是现场一线作业人员安全知识、安全意识薄弱,自我防护能力差。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到位:奖罚不严,制度不健全,对安全防护用品材质不检查、不试验,使假冒伪劣安全防护用品进入现场,机械设备不及时进行检测、修理、保养。安全操作章程不落实:违规违章指挥、违规违章作业、蛮干之事时有发生,存有侥幸心理。安全防护设施不落实:施工现场存在大量安全事故隐患未能及时排除,员工不能在安全的环境中操作。面对当前建筑施工场地在安全管理上所存在的不足之处,现就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技术及实效,提几点看法。一、不断更新知识,充分体现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权威性。安全监督人员首先必须先学法、懂法,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严格根据国家强制性标准进行监督管理,具备过硬的技术素养和业务处理能力,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要不断地去学习,及时掌握。只有自身政治、业务素养的提高,才能在日常的监督检查中更好地维护执法者的形象,做到监督工作标准化、标准化。二、不断提高安全监督水平,提高监督工作实效。在安全监督过程当中监督人员思想上要有 3 个转变:从监督检查施工现场为主向督促企业建立安全保证机制转变;从单纯抓施工单位管理向抓建设参加各方安全行为进行监督管理转变;从平常一般监督检查逐步转变为对工程的重要部位、重要环节进行监控检查,狠抓薄弱环节,开展专项治理,充分调动施工建设参加各方的积极性、兴趣,齐抓共管,以期提高安全监督的效果。我们在检查中应向深度(技术内涵的检查)和广度(不单纯对施工单位检查)上下功夫,使安全检查工作深化扎实。一定要坚持根据“一个标准,两个到位,三个结合”的原则做好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一个标准:即严格根据 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