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案最终一课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化工作者,通常须要打算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最终一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最终一课教案 1 教学目标: 1、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品尝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3、领悟小说所表现的剧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 1、环境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剧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最终”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学阶段最终的一节课吗?为什么你记得这么清楚?――最终。 今日,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终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遇,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一般老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让我们与小说中的人们进行一次心灵的沟通。 课文背景:1870 年 7 月爆发的普法斗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斗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 50 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 1873 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斗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心情和爱国精神。 二、有情朗读,揣摩“最终”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看图复述课文。 ①留意最终一课与平日上课的不同。 ②留意小弗郎士在最终一课的改变。 ③留意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共同特点。 三、合作探究,语言品尝 1、合作探究: (1)依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进展的四个阶段。(即完成课后练习一)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奇异地铺设了故事情节进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四周事物的视察和感受。 其次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视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最终一课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2、分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