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耳朵的常用歇后语 有关耳朵的常用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制造的一种特别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悟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鞭子抽耳朵——打听打听;打听 长一只耳朵的人——偏听偏信 扯着耳朵洗鼻涕——不对路数 吃得耳朵都动弹——味道好爽 大槌敲鼓——声声人耳 大拇指掏耳朵——难进 大拇指挖耳朵——进不去 戴耳环画眉毛——耳目一新 电信局里的话务员——耳听八方 掉了耳朵的瓦罐——提不起来;没法提;提不得 钉掌的敲耳朵——离题(蹄)太远;不贴题(蹄) 东西耳朵南北听——横竖听不进 对牛弹琴——不入耳,难入耳;充耳不闻;白费劲;枉费工 对牛吟诗——不入耳;难入耳 对着聋子打鼓——充耳不闻 耳朵长在膝盖上——懒得听 耳朵里抹石灰——白听 耳朵里塞棉花——装样(羊) 耳朵漏风——听不进 耳朵塞驴毛——说不通;听不见;装聋 耳朵塞棉花——装聋作哑 耳朵塞套子——装聋 耳朵上挂板子——打听打听;打听 耳朵眼里灌稀饭——混淆视听 耳朵眼里下棋——摆不开阵势 耳后的疙瘩——无人理会 耳聋鼻塞嘴哑——一窍不通 方铲挖耳朵——不入门 纺车耳朵——随人转 风车耳朵摇车心——转得快 黄鼠狼钻磨坊——充大耳朵驴 哈巴狗见主人——摇尾乞怜;俯首贴耳 猴吃辣椒——抓耳挠腮 揪着耳朵过江——操心过度(渡) 拉着耳朵擤(xinq)鼻涕——胡扯;劲用得不是地方 老母猪的耳朵——软骨头 老母猪戴金耳环——冒富 临上轿穿耳朵——来不及 聋子放炮——充耳不闻;听而不闻 马勺掏耳朵——不深人;深不下去 聋子的耳朵——摆设;爱打岔;没用处 驴子削了耳朵——假骂(马) 盲人捂耳朵——闭目塞听 两只耳朵——生死不见面 聋子看戏——饱耳福 聋子戴耳机——充耳不闻 毛驴笑人耳朵长——不知自丑 棉花耳朵——根子软;经不起吹 木耳烧豆腐——黑白分明 木头耳朵——说不通 母猪耳朵——耳朵软;软骨头 破锣嗓子唱山歌——不入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