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臭氧方面的术语1、 臭氧——O3,由三个氧原子组成,是天然大气的微量组分,平均含量为 0.1—0.01ppm,大部分集中在 10~30km 的平流层,对流层臭氧仅占 10%。假如在零摄氏度下,沿垂直方向将大气中的臭氧全部压缩到一个大气压,其厚度大约只有 3 毫米,相当于两个 5 分钱硬币叠在一起那么厚。臭氧在地球大气中的化学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吸收太阳辐射维护地球的能量平衡和生态平衡。2、臭氧层——Ozone Layer,大气平流层中集中大气中大部分臭氧的这一大气层。3、臭氧层损耗——Ozone Depletion,臭氧层里的臭氧浓度处于动态平衡,保持一定的浓度,由于其它原因的影响导致臭氧层臭氧浓度减少的现象,叫臭氧层损耗。4、南极臭氧洞——Ozone Hole,80 年代观测发现,自每年 9 月份下旬开始,南极洲上空的臭氧总量快速减少一半左右,极地上空臭氧层的中心地带,近 90%臭氧被破坏,若从地面对上观测,高空臭氧层已极其稀薄,与周围相比象是形成了一个直径上千公里的洞,称为“臭氧洞”。5、D.U.——Dobson Unit,将 0℃,标准海平面压力下,10-5m 厚的臭氧定义为 1 个 Dobson。测量 Dobson 单位用的 Dobson 分光光度计曾被世界气象组织采纳作标准测量仪器。“总臭氧”指臭氧柱的总厚度,描述柱密度的积分高度,以厘米(STP)表示。6、TOMS——Total Ozone Mapping Spectrometer,装备在卫星上测量全球臭氧浓度的仪器7、ODS——Ozone Depletion Substances,臭氧层损耗物质8、ODP——Ozone Depletion Potential(臭氧损耗潜势),表征某种物质造成臭氧损耗的潜在能力。ODP 定义为单位质量物种引起的O3 的损耗除以单位质量 CFC-11 引起的 O3 损耗。9、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l,全球变暖潜势10、CFC——(Chlorofluorocarbon),含氯氟烃11、UV-B——Ultraviolet-B,指波长在 290~320nm 之间的紫外线12、UV-C——指波长在 320-400nm 之间的紫外线13、UV-A——指波长小于 290nm 的紫外线14、SOD——Stratospheric Ozone Depletion,平流层臭氧损耗15、Freon——氟里昂,含氯氟烃的商品名16、Halons——哈龙,含溴氟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