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冶炼烟气治理现状及提标对策01 冶炼烟气成分复杂、排放量高,排放标准仍宽松,铅锌铜铝行业为治理重点我国铅锌铜铝四种金属产量占有色金属行业总产量 95%以上,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行业总量 90%以上,“有色工业十三五规划”也因此聚焦于此四种有色金属。虽然近几年,有色金属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幅提高,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根据特别排放限值标准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铅、汞、砷等常规及金属污染物,但总体来说,标准仍较宽松。应根据不同有色金属行业的排放特征和工艺,提高排放标准,“因地制宜”。02 有色金属冶炼烟气控制仍需深化讨论与探讨除常规大气污染物,重金属污染治理也是重点。目前估计,冶炼烟气中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占重金属总排放量的半数以上。常规与重金属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应特别加强。现行控制技术工艺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中低浓度 SO2 烟气处理技术不完善,SO2 回收利用率较低、回收成本过高;部分含 SO3及重金属浓度较高的烟气预处理技术不完善,导致后续二次污染问题突出;某些烟气特性影响 SCR 脱硝催化剂活性,部分形态重金属难过滤、吸附、吸收,之前部分有色金属行业基本未实行脱硝措施。中高浓度制酸烟气常含有大量重金属,处理需谨慎。建议:“源头控酸”,抑制冶炼过程 SO3 产生、SO2 液相氧化。高浓度 SO3 与重金属共存烟气的净化应该先遵循“能干勿湿、能分勿混”的原则,将 SO3与重金属预捕集后,再进行深度净化及制酸处理。针对中低浓度制酸烟气,实行以回收为主的脱硫工艺,用于制备高浓度 SO2 或返回制酸工艺。03 有色金属冶炼烟气治理任务仍艰巨总体来说,应加强分析与讨论各种有色金属冶炼烟气成分的复杂性与特征性,充分考虑治理成本、兼顾经济效益,制定有针对性、高效性、可靠性的污染物专项/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工艺路径,减少下游次级污染物产生及避开二次污染(例如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利用有色金属冶炼的副产品或中间产物、不断研发适合行业的烟气控制与绿色生产技术。虽然有色金属冶炼烟气治理任务仍艰巨,但当前形势下,“净零排放”、产业绿色化已成为有色金属工业进展的趋势,也是行业实现长久健康进展的基石。推动科研机构、政策部门与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与沟通,可加快有色金属冶炼烟气治理步伐,加快推动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绿色、高质量、可持续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