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农机械讨论生培育创新与实践 现在的世界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创新更成为时代屡唱不衰的话题,在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林农机械类创新更显得尤其迫切。而林农机械类科研自身属于实践性强的应用工作,条件通常较艰苦,科研工作不仅受自然原因的影响,还受农林作物生长周期的限制。对于林农机械科研人员来说,学术创新难度较大[1]。加上林农类机械化专业和其它机械工程专业相比,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特征。林农机器应用在不同的林农目标上,其机械设计和工艺制造的要求也不相同。不了解林农对象的特性,不熟悉林农装备要求,就难设计出合格的林农机械。林农机械化工程的授课内容不仅需要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控制等传统机械范畴的所有知识,还涉及农艺、园艺、食品、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因此,创新教育在林农院校机械类讨论生的培育过程中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所以设置林农机械化工程的专业课程不能局限于本专业学术领域,还应该注意跨学科知识的学习,这样为培育林农类机械创新性人才更好服务[2]。 一、林农院校机械类讨论生创新的内涵 创新,最早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英语“创新”译为“innovation”,起源于拉丁语“innovare”,意思为“更新、变革、制造新事物。”在《现在汉语词典中》,“创新”的释义是抛开旧的,制造新的[3]。笔者曾对一高校老师及讨论生对创新概念的理解作一调查,其结果如下图 1 所示。创新能力是人们推陈出的能力,包括发现与分析问题、指出矛盾、提供假设、证实假设、解决问题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进而不断推动事物进展变化等方面的能力。创新能力最基本的要素是创新激情、创新思维、科技素养。创新激情决定了创新的诞生,创新思维决定创新的成果水平,科技素养是创新的基石。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既表现为对已有知识的猎取、重组和运用,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探究与发明,又表现为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一种发现问题且积极求解的心理取向,一种善于掌控机会的敏锐性,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心态并影响环境的应变能力[4]。林农院校机械类讨论生创新大约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5,6]:第一,创新个性自我培育的能力,如调整自己对林农机械新产品的设计兴趣的能力等;第二,探究和开拓新领域的能力:如寻求和跟踪林农机械学科进展前沿的能力等;第三,猎取知识、制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第四,独立思考推断和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第五,创新思维能力:提出和理解林农类机械新产品的能力、用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