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 摘要:民营企业融资难已成为共识,要解决这一难题,一方面民营企业自身要加强管理,降低风险,争取有限的银行贷款,另一方面要靠政府支持,从金融、法律等方面为民营企业融资制造良好的环境。本文从民营企业自身和宏观政策措施支持两方面对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自身对策;政府支持 一、民营企业融资误区 缺乏长期规划,把融资看成“一锤子买卖” 多数民营企业都是在企业面临资金困难时才想到去融资,不了解资本的本性。资本的本性是逐利,不是救急,更不是慈善。企业在正常经营时就应该考虑融资策略,和资金方建立广泛联系。 急于融资,忽视企业自身进展 民营企业融资时只想到要钱,一些基本的工作也没有及时去做。民营企业融资前,应该先将企业梳理一遍,理清企业的产权关系、资产权属关系、关联企业间的关系,把企业及公司业务清楚地层示在投资者面前,让投资者放心。有的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只顾企业扩张,没有去塑造企业文化,最终导致企业规模做大了,但企业却失去了原有的凝聚力,企业集团内部或各部门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协同能力。还有很多民营企业通过融资不断扩张,但企业管理却越来越粗放、松散。随着企业扩张,企业应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公司决策走上法律规范、科学的道路,通过法律规范化的决策和管理来规避企业扩张过程中的经营风险。以上种种,只能造成恶性循环,对企业下一次的融资带来更多困难。 没有专业的融资顾问 民营企业都有很强的融资意愿,但真正理解融资的人很少,总希望打个电话投资人就把资金投入企业,把融资简单化,不同意花钱聘请专业的融资顾问。也有不少人认为融资只需写个商业计划书,图便宜随便找个机构或个人、甚至学生来写,也不管他是否有融资的经验和融资的渠道,只要价格低就行。企业融资是非常专业的,融资顾问要有丰富的融资经验,广泛的融资渠道,对资本市场和投资人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要有很强的专业策划能力,要考虑企业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民营企业加强融资的自身对策 加强管理,提高自身的信誉与抗风险能力 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引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否则,规模再大,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同时企业的纳税情况、信贷记录、合同履约率、遵守法律等情况都对企业的信誉造成影响,在平常的经营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信誉记录。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底子薄,抗风险能力较弱,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