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市场生存空间 摘要:伴随着民营经济的进展和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目前进展民营银行的呼声日益高涨,并成为我国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探讨进展民营银行的必要性、可能性、制约因素及民营银行市场进入选择,以期促进民营银行的进展,建立与市场经济运行相适应的金融体系,提高金融体系在资源配置中的效率。 进展民营银行的必要性 1.构建现代金融组织体系以适应市场经济进展 现代金融组织系统应该是包括国有制、股份制、合作制和民营机制在内的多层次、多元化的体系。市场经济的深化进展,促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客观上要求进展民营银行等非国有金融机构。 当前个体、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东部发达地区,个体、私营经济的比重已超过经济总量的一半,且有进一步上升趋势。这种现状要求金融机构为个体、私营经济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国家也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个体、私营经济服务力度,但由于体制等方面原因,政策效果并不明显,个体、私营经济的融资环境并未得到改善,缺乏金融支持是制约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进展的突出问题。要想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关键在于我国金融业要根据生产决定流通、经济决定金融的规律调整经营战略。加强现存金融机构对个体、私营经济服务,更快进展适应个体、私营经济进展需要的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使金融业的业务结构、资产结构与经济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 2.提高我国银行业的产业互补性优势 进展民营银行,可以在比较优势分工原则下,与大银行在产业分工上形成协作与补充。大银行获得中小企业的信息成本高,缺乏灵活性。而民营银行分散在各地,对中小企业情况较熟悉,猎取信息的成本较低,运作灵活。这样民营银行的出现将弥补大银行服务的遗漏,为中小企业开拓新的融资渠道。 3.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制度安排,难以满足三农进展的金融需求的问题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在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中,存在着角色转换滞后的问题。在原有机制下形成的信用机制,非公有制经济被排除在社会经济制度之外,无法获得国有经济得到的信用安排。截至目前的金融改革,并没有突破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信用关系,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很难向三农进展提供金融服务。进展民营银行,可以优化现行金融体系下的信用机制,改变对三农进展金融服务短缺的现状,促进三农的健康良性进展。 4.进展民营银行是实现积极财政政策逐步退出的最优选择 1998 年以来,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