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性能缺陷及解决之策 我国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问题突出,除重载和施工因素外,大多与路基性能及防排水有关。本文试从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阐述路基工程技术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我国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问题突出,除重载和施工因素外,大多与路基性能及防排水有关。路基作为路面稳定的基础,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耐久性,要确保路面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必须使路基始终具有足够的强度。路基在其竣工时,强度是足够的,但其强度可能随时间在水一温的影响下降低,导致路基强度不足,引起路面破坏,这就是路基长期稳定性不足造成的。因此,确保路基长期稳定性是保证公路长期使用性能的基础。 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车辆荷载的因素、水的因素、温度的因素、路基填料的因素等等,它们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有的互相抵消,有的互相加强,使得保证路基长期稳定性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单纯通过设计、施工来解决路基稳定性从技术上讲是困难的,从经济上讲是极不经济的。要提高公路的耐久性,应从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多方面着手,综合考虑,多管齐下,才能经济合理地解决问题。规划上的措施 应根据路网内公路路基的现有情况,分析为达到规划期预定的目标状况所需的资源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配。 计划在给定的预算水平条件下使路网内路面服务水平达到最佳,所需安排的新建和改建项目及其对策方案。 设计上的措施 设计应遵循现行法律规范的要求,按路基的填挖高度、地下水位情况,以及填料性质划分路基的干、湿类型,籍此确定路基设计方案和路面结构组合。 一般路基施工期稳定系数要求达到以上,沿河或池塘路段酌情提高 5~10%。路面使用年限内工后沉降控制∶桥头路段 30~50m 控制 10cm 以下;通道和涵洞部位控制 20cm 以下;一般路段控制在 30cm 以下。 路基设计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做到与地形、周围环境相协调,充分考虑不良地质及特别路段路基不均匀沉降对路基的影响,同时针对江南多雨多水等气象特征提出合理的路基高度和路基的防护与排水措施。 路基设计要兼顾当地农田基本建设的需要,与当地的水利建设相配合,同时严防农田排灌水渗入路基。 路基要与路面成为一体,且路基作为路面的基础工程,应严格掌握路基填挖料的特性,并提出经济合理的填挖方案,确保路基的强度和密实度。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