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安排:1 课时课程标准: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课前预习:主要是完成本节的填空题知识体系: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 2、地震波传播特点(见教材)3、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重在对比)地震波传播速度传播介质纵波横波根据地震波的这种变化特征,我们把地球分成三层(地壳、地幔、地核)4、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范围和特点是重点内容)名称范围深度主要特征地壳地表至莫霍界面平均 17千米(1)固态,由各种岩石组成(2)各地厚度不一(3)可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地幔莫霍界面至古登堡界面17~2900千米(1)固态,硅酸盐类物质,自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2)上部有一软流层(3)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地核古登堡界面至地心2900 至6371 千米(1)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2)物质成分以铁和镍为主(3)温度、压力、密度均很大5、岩石圈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三、提升能力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 1~2 题。1.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 )A.5 千米处B.17 千米处C.33 千米处D.2900 千米处2.该地可能位于( )A.116°E,40°N B.90°E,30°NC.南极点 D.经度 180°,纬度 0°3.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B.位于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C.位于地面以下,上地幔以上D.位于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回答 4 题。4.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四川汶川继“5·12”大地震后,余震不断,2009 年 1 月 15 日又发生 5.1 级余震,震源深度约 22 千米,给灾区重建带来一定影响。据此回答 5~6 题。5.地震波横波(S 波)和纵波(P 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S 波、P 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B.S 波完全消失,P 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S 波、P 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P 波完全消失,S 波的波速突然下降6.此次余震的震源位于( )A.地核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壳1、解析:选 A。从图中可知在地下 5 km 处地震波速突然增大。2、解析:选 D。从地壳厚度只有 5 km 可知该地应位于海洋上。3、解析:选 D。地壳与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都由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