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 2013 年高中历史 1.1 百家争鸣学案1 人民版必修 3【知识梳理】一、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1)儒家:①孔子(儒家创始人) 领 域核 心思 想[学 说[政治思想“ ”和“ ”思想,注重政治和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思想全面发展、注重复习与反省、实事求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文化贡献创 办 ; 整 理 文 化 典 籍 (五经)② 孟子:“亚圣”,政治:提倡 学说(思想核心),提出 ,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③ 荀子:天人关系: “ ”、“制天命而用之”(尊天道、重民本);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 ”(主张重礼)。(2)道家:①老子(李耳)哲学:“ ”是万物的本源,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朴素辩证法);政治:主张“顺应自然”、“ 而治”、建立“ ”社会;② 庄子:“ ”乃世界最高原则、“齐物”、“逍遥”。(3)墨家:墨子:“兼相爱、 ”、“ ”、“尚贤”、“尚同” “节葬”、节俭等;(4)法家:奖励耕战,实施 。韩非:主张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变法不法古(“事异则备变”)、遵循客观规律办事。 二、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孔子 了儒家学派,孟子 了孔子的学说,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 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学法指导】知识方法关键要点方法技巧“ 百 家 争鸣 ” 局 面 的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百家争鸣”概括归纳法主要思想流派及主要代表孔子和早期儒学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成就孔子“仁”的思想;孟子、荀子的儒学思想联系比较法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道家和法家老子、庄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历史比较法韩非子的主要思想主张以法治国概括归纳法【疑难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含义、形成原因、影响。(1)“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 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2)形成的社会原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