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 2013 年高中历史 1.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 4 人民版必修 1 1. 小农经济的影响(1) 积极作用:① 在小农经济下,自耕农为维持生计,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成为古代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它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② 小农经济的稳定也保障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和政治稳定。(2) 消极作用:① 小农经济具有较强 的分散性(小农户个体经营)、封闭性(自给自足)和脆弱性(易受苛政、天灾和土地兼并的影响)、落后性(生产力水平低),其先天不足使之很难扩大再生产,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日益发达,小农经济逐渐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到封建社会后期和近代,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② 以小农经济为主要形式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延续的重要原因。③ 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的加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小农经济下,只有通过对自然的过度索取来解决,严重地恶化了生态环境。 2.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兴亡过程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即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和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产生于春秋末期,确立于战国(商鞅变法),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中被消灭。封建 国家土地所有制以均田制为代表,是一种较完备的封建国家土地所有 制,始创于北魏(孝文帝改革),隋唐沿用并完善,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对土地的占用权和使用权,唐中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而难以维持。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虽然不占主要地位,但却是对封建生产关系的重要补充。三、教学方法设计:讲述法、课堂讨论法、提纲挈领法四、分层次问题学习:(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一、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 原始社会时期:________(耕种前用火烧、耕种后用水除杂草的耕作方式,至西汉时期南方依然采用),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2. 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由于其昂贵,在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3. ________时期:______技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革命)开始运用,铁制工具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4. ______时期铁制工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推广,二牛抬杠。 5. 东汉:使用一牛挽犁。6. 唐朝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 二、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 原因商周时期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