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主干 整合拓展 ——2014 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二轮复习担负着承前启后、巩固提高的重任,是高三备考复习的攻坚阶段。二轮复习应结合一轮复习的实际情况和自己已有的学习水平,以提高应试能力为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一.找准方向——四个 “明确”1.明确复习依据。《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复习备考的指南。考生应认真学习和研究其中的能力要求、知识范围、题型示例,准确理解其实质,捕捉其微妙的变化把握复习备考的主要方向。2.明确命题导向。研究近几年高考题,把握其命题趋向:如运用新材料,新情境,“贯通古今、关联中外”,突出主干知识,反映学科前沿,关注社会热点,注重多元史观强调学科能力,体现学科素养,等等。应根据这些特点,调整我们的复习备考思路。3.明确各自学情。通过一轮复习总结,认清自已的不足,如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材料信息解读不完全,提取不够;问题理解不清晰,思路不明确;不能灵活迁移,触类旁通,综合运用能力不强;方法欠缺,思维单一、定势固化;规范性要求不够;等等,在二轮复习中有针对、有重点地突破一轮复习中遗留的问题。 4.明确复习目标。在深刻理解,扎实掌握主干知识的同时,二轮复习更加注重对知识的整合,做到知识的时序化、系统化,逻辑化,联系化;更加注重能力培养,做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全方位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应考能力;更加注重方法掌握,做到学、练考、补有机结合。二.重构体系——四个“整合”二轮复习要在更高层次上整合教材知识,打通各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散见于必修和选修教材中相关知识,上下关联、前后贯通,将零乱的局部知识归类、整合为系统化规律化的整体结构体系。1. 横向:阶段特征的整合。为了建立起相对完整的时序概念,加强各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复习中有必要进行横向整合,即以纵向时间为依据,将教材内容中交叉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勾勒出横向的链式结构,在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它不是对教材知识的简单罗列和重复,而是注重历史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横向整合,首先要正确划分历史阶段,即中国古代 6 个时期(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世界古代 1 个时期,中国近代 2 个时期,中国现代 4 个时期,世界近代 3 个时期,世界现代 2 个时期。要特别关注中外历史上几个社会转型和巨变时期: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后(1840)、辛亥革命前后(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