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3课《囚绿记》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2

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3课《囚绿记》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2_第1页
1/6
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3课《囚绿记》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2_第2页
2/6
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3课《囚绿记》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2_第3页
3/6
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 3 课《囚绿记》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 21.熟读课文,理清结构,体会象征手法的特点。2.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关键词圈点批注,欣赏品析,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3.理解作者对“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的赞美,对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的赞颂。【学习重难点】1.体会散文“形散神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作特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写作手法。2.体会作者在散文中寄托的感情,散文的内涵美及其象征意义。【学法指导】1.抓住写“绿”的句子,欣赏细致精彩的景物描写。2.沿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线索,自行领悟隐含的文意。挖掘出课文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3.反复诵读(最好美读)感受作者“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散文写作手法,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知识链接】1.陆蠡其人:(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著作见课下注释。1942 年,因出版抗日书籍,被捕,刑审数日,受尽酷刑,英勇不屈,年仅 34 岁。从一介书生到抗日英烈,34 岁短暂的生命有如燃烧的流星,划过漫漫夜空,爆出了美丽耀眼的火花。2.陆蠡其时其文:1937 年 7 月,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本文写于 1938 年,当时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困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发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明确线索。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 2.他把绿“囚”牢了吗?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 行文线索: 4.“囚绿”的含义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1.理解下列句子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内容。① 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②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③ 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 2.关于文章主题的理解。 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有几种不完全一致的说法,你赞同哪一种说法,说出理由。 ① 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1渴求民族解放的执著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 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即是一种真爱、最爱,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吧。 ③ 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3课《囚绿记》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2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