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 5 课《离骚》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 2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4.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学习难点】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学法指导】1.借助课文注释和古汉语字典自主理解诗的大意,掌握重点诗句的翻译及重点字词的含义。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屈原生平事迹及其对后世国民精神的影响;了解楚辞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3.有感情地朗诵全文,细心体会其节奏、韵律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诵、品悟的基础上背诵全文。【知识链接】1.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2.走进作者 屈原(约前 339~约前 278),他名平,字原,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战国末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我们对他评价很高: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 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是我国有记载的第一位文人诗人,第一位知识分子。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有九年之久。顷襄王二十一年(前 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