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二中学高中物理 第三章 激光 激光的形成与发展素材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二中学高中物理 第三章 激光 激光的形成与发展素材_第1页
1/4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二中学高中物理 第三章 激光 激光的形成与发展素材_第2页
2/4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二中学高中物理 第三章 激光 激光的形成与发展素材_第3页
3/4
第三章 激光 激光的形成与发展自从六十年代初发明激光器和观察到激光现象以来,激光原理、技术、应用等都获得蓬勃的发展。对基础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技、军事技术、能源技术,先进制造机器,工农业的发展都已起着很大影响,预期对二十一世纪的科学与技术,国民经济与国防的发展,都将发挥越来愈重要的作用。历史回顾 激光器的发明是与物理学长期基础研究的积累与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至少可追朔到过去的50年。首先十九世纪末引起物理学观念的革命,1900 年德国物理学家普郎克,最先提出辐射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概念,解释了黑体辐射的能量分布与光波波长的关系。以后如光电效应等一系列实验结果建立了光的量子论的观念,1913 年丹麦物理学玻尔最早用量子论的观念于原子结构的研究,建立起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变化与光辐射的联系,1917年爱因斯坦进而阐述辐射的量子模型时指出,原子中吸收光子只有一个过程,而原子电子发射光子存在两个过程,即自发发射与受激发射,这是首次被理论预言光源发射光子可能被感生辐射或称受激发射,并且指出受激辐射的光子与人射的光子具有相同频率,相同位相,相同偏振,相同传播方向等特性。但对通常光源在通常发光时温度处于平衡态下受激辐射是无法观察到的。因之以后多人在研究观察受激辐射,引入负温度、负吸收等概念,直至 1955 年由美国科学家唐斯等与苏联科学家普罗霍洛夫等,首次提出三能级模型理论,同年实现了氨分子微波激射器。后来于 1958 年美国的唐斯与萧洛,前苏联科学家巴索夫、普罗霍洛夫分别提出在红外及可见光波段实现量子放大器的理论。终于 1960 年首次被美国的梅曼用红宝石作工作介质,用脉冲氙灯作光泵,发明红宝石激光器及观察到激光现象,很快在许多国家的实验室重复了该项实验激光发射过程中辐射的吸收与发射众所周知,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核与绕核运动的电子所构成。在微观世界中电子绕核运动能量不能有任意值,只能取某些固定值,为了表达电子的能量状态,通常用符号 E 来表示,在一般条件下,电子都处于原子中最低态的能量值,称为基态EO,当电子离开基态至能量提升状态时称为激发态(Ee),电子由基态至激发态,或由激发态返回基态时,一般伴随有电磁辐射过程,这些辐射可以是可见光、红外线,或紫外线,依赖于二态之间的能量差。与电磁波频率相应的光子能量值为其中 E2、E1表示二能级的能量值,为电磁辐射频率,为固定值,称为普郎克常数,其值为h...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二中学高中物理 第三章 激光 激光的形成与发展素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