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英豪学校 2014 年高三语文 作文天天朗读资料 诗里诗外看“和谐”如今,“和谐”一词触目可见,时有耳闻,那什么才叫和谐呢?看了许多这方面的文章,都不甚明白,倒是在千百年前的古诗里可以找到一点线索……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杨万里的《小雨》把江南一场普通的小雨描绘得情趣盎然,这一“妒”一“故”,雨水就被调侃成了一个恶作剧的孩子,不禁使人惊叹:自然与人竟然可以如此亲密无间! 其实人本来就是自然的造物,我们之所以会“惊叹”,那是 因为寓居在钢铁丛林里的现代人已和自然越来越疏离了。尽管我们这个城市的绿化面积已达到国际标准,尽管旅游市场持续高温,但这距人与自然的和谐远矣!你看那些机器修剪出来的草坪,毫无自然 的生气不说,竟然还要羞答答地竖一块友情提示牌:“小草也有生命,请勿践踏。”旅行社的“套餐”品种丰富,可人们到了一处景观,往往排队拍几张照片就算“游 ”过了,所谓的“亲水游”有时甚至连一滴水都没碰过。如此看来,自然之于今人不过是一 种消费,和谐是早已谈不上的了,即使是最起码的尊重和爱护都少之又少。据报载,黄山年垃圾产量竟达 4500 吨,平均每天 12.5 吨。这些垃圾从何而来?大部分可都是“热爱自然”的人留下的“杰作”啊!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每次读《琵琶行》都会被这一句所感动,与其说我是爱这首诗,不如说我爱的是诗中白居易的形象。在一个低微的歌伎面前,他没有一般官僚的趾高气昂 ,这种平易近人的官员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唐朝着实难以想象,即使在今天,在早已没有了“等级”的现代社会中,“官”在老百姓眼里仍然是保持一定距离的。 对“领导”的隔阂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就埋下了。每逢 “六一”儿童节都会有某某领导致贺词,我唯一期待他讲的话就是“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因为这时我那站得酸疼的小腿就可以解放了。我一直搞不懂,“六一”到底是谁的节日? 现在看电视,每次发生矿难,各级领导都会在记者的前呼后拥下,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又是指挥,又是调查情况,又是慰问家属,忙得不亦乐乎。我实在很好奇,他们平时都上哪儿去了呢?白居易的《琵琶行》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也使我们懂得,只有互相尊重和心灵相通才能创造“官”与“民”之间的和谐。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初读卢梅坡的《雪梅》,觉得这雪与梅是在竞争,一“须”一“却”,各自都不愿服输。然而再一细品,却可惊奇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