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幼儿园常规问问题VIP免费

幼儿园常规问问题_第1页
1/2
幼儿园常规问问题_第2页
2/2
幼儿园常规问问题魏捷案例:高控制下的生活活动早操后回到活动室,教师说:“大家先解小便再去喝水。来,小猫走路。”孩子们齐声说:“静悄悄。”30多名幼儿排着长队全部走进了厕所。厕所里一下子吵吵嚷嚷,你推我挤起来。教师听见了说:“小猫怎么又有声音了?”孩子们一时安静下来。这时,小明被同伴挤了一下,小便浇到毛毛身上,毛毛叫了起来:“老师……”教师说:“谁在挤来挤去?”(分析:教师为了便于管理,对幼儿提出了统一要求,但由于环境的局限,统一要求不仅没有带来预期效果,反而成为造成混乱局面的根源。其实教师只要让幼儿自己选择先喝水还是先入厕,就可以避免局面的混乱。)有几个女孩子等不及了,没解小便就去喝水。教师一看喝水的人很多,就连忙跑到饮水机旁边说:“要排队接水,一人接一次,接好水的回到活动室座位上去喝,别烫着。”孩子们争先恐后,你推我挤,不时有人将水洒在身上。教师见了,厉声喝道:“再挤都别喝了。”孩子们这才吓得安静下来。(分析:当幼儿作出违反常规的举动时,教师首先应该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让幼儿不遵守常规。是教师没有提出必要的要求,还是要求根本就不合理或不必要?我们可以作这样的假设:如果教师在喝水前就提出明确要求,如果教师在饮水机前粘一条线,孩子们还会乱挤吗?)贝贝接了满满一杯水,小心翼翼地走着。教师说:“干吗接那么多?你喝得了吗?”贝贝点点头说:“我很渴。”说话时水洒在了地上。教师于是说:“下次少接点。”这时,龙龙又叫了:“老师,康康也接了很多。”教师:“小心点,别把地弄湿了,地湿了会滑的。”于是,孩子们都只接了一点点水。(分析:为了有一个在表面看来安静、有序的环境,教师约束幼儿的一举一动,甚至规定幼儿的喝水次数和喝水量,这样的规则必要吗?合理吗?每个幼儿的生理需求是不一样的,这些生活活动虽需随时提醒,但不应统一要求,而应让幼儿根据自身情况自主进行。若教师对幼儿事事监管,处处控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教师正准备组织教学活动,龙龙却又拿着茶杯往外走。教师问:“你干吗?”龙龙低声回答:“我还想喝水,刚才只喝了一点点,你说不能接太多。”教师不耐烦地说:“好了,上课了,把杯子放回去。”(分析:教师对幼儿事事约束,处处监控,幼儿则不明所以地被迫遵守着不合理的“规则”。没有“为什么”,只有“你必须”“你不能”。这样不合理的高控制,不可能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它有可能产生两种结果:一是孩子变得驯良、死板,二是孩子变得叛逆、反抗。这两种结果都是教育应极力避免的。)案例:适度引导的生活活动早操后回到活动室,教师说:“自己去解小便、喝水,注意不要拥挤。”于是,部分孩子去解小便,喝水;部分孩子帮教师摆放桌椅,为科学活动作准备;还有部分孩子三三两两、嘻嘻哈哈地说着、打闹着……于是,教师轻轻地提醒道:“注意,别伤了和气。”有节奏的小铃声敲响,孩子们陆陆续续边拍手边各就各位,随着铃声的停止,科学活动开始了。(分析:教师没有用过多的规则去限制幼儿,虽然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多,但我们仍能感受到幼儿的自由和快乐。当有些幼儿出现违反常规的动作时,教师只进行了必要的、温和的提醒,孩子们却能较好地把握分寸,也许这就是自主的力量。当规则渐变为幼儿的自觉行为,一切活动都变得有序而舒适。)规则不在于多或少,关键在于是否必要和合理,同时要注意规则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教师应尽可能用简明易懂的标记和卡片、动听的音乐、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儿歌等将必要而合理的规则物化、隐性化,使规则自然地被幼儿接受并自觉遵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幼儿园常规问问题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