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高二思想政治属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部分,它是一门理论性强,概念比较抽象的学科。如何使哲学课上得生动而富有实效、活泼而又不会古板?如何使抽象的哲学理论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知识呢?政治课教学不仅是一个传递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组织管理、调节控制的过程,存在着一定的艺术性。而教学艺术既包括多种教学艺术形式和内容,又包括多种教学艺术手段。恰当地运用教学艺术手段,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思维,培养情感,开发非智力因素,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为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做了以下尝试: 第一,联系学生身边的实例,通过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对知识的把握,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体现哲学的生活性。在讲“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知识点时,我问道:“同学们,你们平时用针线缝衣服时,是不是会遇到线绳打结的情况?”同学们都深有同感。“那么我们怎样把绳结打开呢?使劲拽绳结能行吗?”有的说行,有的说越使劲越打不开。为此,我让两名力气比较大的同学上前来做实验。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个比较细的绳结,让一个使劲拽,结果,绳结并没有被打开,而是被扯断了我又拿出一个比较粗的绳结,让他们二人分别拉住绳结的两端,再使劲,绳结不仅没开,反而越来越紧。通过这个实验,首先得出:做事情,蛮干是不行的,要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也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我进一步发问:“那么,怎么发挥呢?”同学们讨论,意见不一只见我上前把绳结的结合点往反方向掰了一下,然后轻轻一拉,绳结开了。由此,告诉学生,事物都有自身的规律,尊重事物的规律,做事情就会事半功倍了。 第二, 以漫画、寓言、笑话、典型故事、哲理趣文等的讲述和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哲学道理。这类材料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而且还可以逐步地吸引学生参与到材料的分析中来,使学生慢慢地改变学哲学难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A 例如,在讲“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时,我用这样一个大家熟知的视听材料作为引入:“一个呀和尚挑呀么挑水喝,两个呀和尚抬呀么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呀没呀没水喝呀,你说这是为什么呀为呀为什么”。我接着提问:“三个和尚却没水喝,为什么?”同学们都能答出:因为他们相互推诿,没有团结合作。我接着问:“那么怎样才能有水喝?”得出结论: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从而顺理成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