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教法研究一、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特点思想政治课是社会主义现代中国公民素质教育课。其内容具有下列特点:1、事实性知识与价值性知识的统一。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不同于自然科学知识,它陈述的知识是经过价值解释、理解和选择了的事实性知识,是一个被意义化、价值化了的——即被主观化了的客观事实,这种事实当然也就不再限于充分客观的事实。因此,思想政治课程不是对零散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进行客观陈述,而是将零散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形成人文问题,通过价值的“链接”重新复活其意义,获得解决问题的价值情怀和价值立场。如:最近微软“黑屏”事件,它是一个经济事实,但是一旦进入我们的课堂,它就必然经过我们教师的价值化。你用在何处,就有不同的价值理解。如,放在“公司的经营”时,表明企业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谁也离不开微软企业的贡献;放在“市场秩序”时,就是要一要讲道德诚信(特别是对盗版者),二要讲法律(特别是对微软)。2、思想与规范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有关社会科学常识——伦理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社会科学常识是思想政治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这些知识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思想方法,蕴涵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社会控制原则和行为规范。 如:《经济生活》中的“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共同富裕”“市场秩序与道德诚信”“全球化中的国家利益”3、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思想政治新课程以不断扩展的学生生活为基础,立足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构建了以生活为主题、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课程内容体系,将学生的履历情境、生活经验、个人的知识也纳入了课程内容。既要向学生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有关社会科学知识,又反映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问题,从而使本课程内容具有了以往课程不具有的特点:体验性、生成性、情境性。如:《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以货币的发展、影响为主线,串起“货币-价格-消费”三个经济主题,教学中大量使用的是学生亲历的经济生活事件。4、《经济生活》教材内容的基本结构一根主线:市场经济原理(含价值规律)(对应教材 2、9 课)二种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教材第 4 课)、分配制度(含分配原则和国家分配方式,对应教材7、8 课)三大发展:科学发展(教材第 10 课)、外向型经济发展(教材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