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事故预防和处理措施一.发生火灾事故的自然条件和原因1.存放有大量易燃易爆物品,如:煤油、柴油、汽油、油漆、木材等;2.电缆或电器设备过负荷运转;3.胶带输送机巷(硐室)设损坏,不快速进行处理产生明火;4.不正确合理使用电、气焊作业;5.采掘工作面瓦斯聚积超限,机械撞击、失爆电器、放炮作业火花引燃瓦斯;6.未能根据法律规范、标准建造建筑物或使用了不符合防火要求的材料、支架;7.裸露煤层自然燃烧。 二、易发生火灾事故的地点1.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材料厂;2.井上、下变电所、机电硐室及井口房附近;3.胶带输送机巷及硐室;4.带电电缆不正确盘放处;5.充电硐室、地面充灯房、锅炉房;6.没有使用过流保护的设备和供电电缆;7.煤巷及采煤工作面。 三.加强管理,预防火灾事故1.井口、主副井筒、风硐口附近 20M 及井下各地点严禁电炉取暖,电、气焊工作应有专门的安全措施,并由专人检查、监督;2.各井口房严禁用可燃性材料构筑,房内不得堆放和使用可燃性材料;3.井下所用电器设备的选择、安装与使用,除必须严格遵守《规程》规定外,还必须坚持使用漏电继电器及过负荷综合保护;4.井下所有电缆截面的选择和电器的选型必须经过计算,防止过载着火;5.电器设备必须防爆,所有电缆接头必须要使用接线盒或防爆插头,严禁井下存在失爆现象。如:“鸡爪子”、“羊尾巴”等;6.常常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保证运转部分的清洁,润滑应安全可靠,严禁超温运转;7.所有胶带运输机严禁打滑跑偏,防止摩擦起火;8.井底车场、井口、运输机机头前后 5M 范围以内及其它机电硐室要使用不燃性材料支护;9.各机电硐室、炸药库、胶带输送机上山内要设消防器材室,并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沙袋、沙箱等;10.各主要进风井筒和机电硐室要安装防火铁门,铁门应遮盖严密,易于关闭;11.各地点的消防器材,明确专人负责管理,建立管理台帐,注明存放数量、有效期,并做到随缺随补,随失效随换;12.井下各硐室内不准存放汽油、煤油、变压器油,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纱线等,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箱内,用过的废物要专人定期运至地面处理;13.井下要设置完善的灭火洒水系统;14.地面防火除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外,地面还应当设置满足消防要求的蓄水池,并配备增压水泵,泵要定期维护,确保正常使用;15.井下放炮必须要使用矿用安全型炸药,严格根据《规程》中有关规定进行放炮作业;16.木料厂、汽车库、仓库、井口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