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现象及其应用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什么是离心现象,明确物体做离心运动的条件 2.能结合课本提出的问题具体分析,了解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分析说理的能力,提高科学表述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利也有弊,充分扬长避短,是一种科学态度,也是一种科学方法.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生对几种离心机的使用,把审美欣赏与操作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审美的感受力和鉴别力. 二、学法引导 让学生动手去做各种离心演示实验(有难度),激发学生在结合学过的向心力知识寻找本质规律.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理解离心运动的条件、知道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2.难点 结合具体事例分析离心运动,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3.疑点 离心运动是否受到“离心力”? 4.解决办法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通过现象看本质.采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四、课时安排 1 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像片:常见的离心现象. 课件: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视频) 多媒体设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录像和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分析离心运动产生的原因.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来讨论研究,提高分析应用能力.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的 (略) (二)整体感知 这一节课不是可有可无的课,要充分利用课本的素材,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离心现象 (问 1)物体为什么能做圆周运动?是因为物体受到向心力,向心力使物体维持在圆周轨道上,而不是沿圆周切线方向飞离轨道.(教师)向心力是其它力的效果;如:绳拉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作圆周运动,拉力提供向心力;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转弯时,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而且当我们把转速增大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增大(需要外界的力增大),拉力或静摩擦力就会增大,当大于绳上的最大拉力或最大静摩擦力?这时会发生什么现象?(问 2)如果合力不足于提供所需的向心力,会出现什么情况? (问 3)如果向心力突然消失,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议论.(实验演示)能用实际实验演示则是很好的效果(如在转动的圆盘中飞出的木块;或将绳拉断的小球等等) 小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于提供圆周运动的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