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现象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一、本节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实际常见的案例中引出离心现象最后探究得到发生离心现象的条件和离心运动的定义,接着从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中说明离心运动的应用和危害,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离心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本的素材,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但是有些与离心运动有关的实际问题比较复杂,教学举例时应列举常见容易理解的例子。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制定如下:(一) 知识与技能1、 知道什么是离心现象,明确物体做离心运动的条件。2、 能结合课本提出的问题具体分析,了解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3、 培养分析说理的能力,提高科学表述的能力。(二) 过程与方法1、 教师通过录像和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分析离心运动产生的原因,激发学生用学过的向心力知识寻找本质规律。2、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亲手操作离心实验来讨论研究,从而提高分析应用能力。(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有利也有弊,充分扬长避短,是一种科学态度,也是一种科学方法。2、 通过学生对几种离心机的使用和制作,把审美欣赏与操作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审美的感受力和鉴别力。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如下: 1﹑重点 理解离心运动的条件、知道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2﹑难点 结合具体事例分析离心运动,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3﹑疑点 离心运动是否是受到了“离心力”? 4﹑解决办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通过现象看本质.采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三﹑学生特点及对应的教学方法1﹑学生情况分析兴趣的产生与好奇心和求知欲密切相关。好奇心是一种本能,当外界有什么新异的事物出现时,人总要去探究一下;求知欲是在好奇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知识的热烈追求;而兴趣就是在求知欲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在上课期间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教学用具与方法① 用具:离心现象录像片﹑离心转台﹑小球﹑细线等。② 方法:录像演示﹑动手实验﹑讨论与思考等。3﹑师生互动活动设计① 教师通过录像和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分析离心运动产生的原因.②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来讨论研究,提高分析应用能力.四﹑教学过程设计1(一) 激情引入 师生共同展望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录像播放。一起观看 2004 年雅典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