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中毒的分类、危害及临床表现磷有四种同素异构体:黄磷、红磷、紫磷和黑磷。其中黄磷的毒性最大,红磷其次,紫磷和黑磷非常少见,毒性很小,因而磷中毒主要是指黄磷中毒。常见接触磷的机会有:磷矿石与焦炭加热还原提取磷,或从磷酸钙中制取黄磷;由黄磷加热制取化工原料红磷、三氧化磷、三硫化四磷、磷酸酐和磷酸;使用黄磷和红磷制造焰火;三硫化四磷用于制造安全火柴,用黄磷和红磷生产高效的粮食熏蒸剂磷化锌和磷化铝,用于粮食灭鼠和杀虫;在军工生产中,用磷制造照明弹和燃烧弹。黄磷又称白磷,具备大蒜臭味,常温下能自燃,故常保存在水中。黄磷属高毒。人吸收量达 1mg/kg 即可致死。人的口服致死量约为0.05~0.15g,吸入浓度达 0.002~0.01mg/m2 可产生急性中毒。红磷属低毒,在胃液中不易溶解,所以食入时无明显毒性,吸入时则对呼吸道有一定的刺激性和全身反应。黄磷可经呼吸道、消化道或通过皮肤黏膜进入体内,主要贮存于肝脏和骨骼,黄磷可损害心、肝、肾器官,干扰细胞内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功能。磷中毒后,体内磷的含量增高,而钙、磷酸盐和乳酸的排出增加,容易造成骨骼脱钙。磷还能抑制体内细胞的氧化过程,阻碍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正常进行。中毒动物病理解剖可见到肝脏、肾脏、心肌有混浊肿胀,变性和坏死等改变。磷的排泄很慢,大部分以磷酸盐形式由尿、粪便、汗液排出,小部分以元素磷的形式由呼气和粪便排出。临床表现急性中毒及慢性中毒表现不同。1、急性中毒:职业性急性中毒多见于生产事故,由熔化的磷灼伤引起。磷灼伤皮肤后,未燃烧完的残余磷和磷的氧化物(磷酸和亚磷酸)可被吸收而引起中毒。日常生活中可因误服黄磷而引起中毒。多数急性中毒病患可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肝功能异常,肝脏肿大伴有压痛、恶心、呕吐、厌食、全身无力、低血压。少数严重中毒病患可发生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出现黄疸。与传染性肝炎的鉴别是通常不发热,脾不肿大。也可同时伴有肾脏损害,尿中出现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急性磷中毒后尿氨基酸和肌酐比率升高,增高程度可反映磷吸收的程度。2、慢性中毒:多由于呼吸道长期吸入低浓度的磷所致。早期表现为鼻黏膜发干、咽喉刺痒、鼻出血,进而产生鼻炎、喉炎、支气管炎、牙龈肿痛、牙松动和脱落。严重时可进展成为化脓性痿管,导致下颌骨骨质疏松和坏死。神经系统症状可有头晕、失眠、多梦、无力。消化系统症状可有口内蒜臭味、恶心、厌食、肝肿大、肝功能异常。又可见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