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和主要经验胡锦涛总书记今年1月14日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并且明确指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我们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什么叫先锋队?“先锋”者,即先进、先行、走在前列的意思。惟其先进,才称得上是先锋队。所以,先进性是对党的性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决定着党能否在历史舞台上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也决定着党所领导的国家和人民能否不断地走向兴旺发达。中国共产党迄今已经走过了84年的历程。8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创造辉煌的业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着民族的大义和人民的利益,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同样,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80多年来,我们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面临着救亡和进步两大历史任务。无数的志士仁人为此而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奋斗。中国共产党最早就是由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建立起来的。他们铁肩担道义、立志救中华,不仅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而且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这样一大批先进人士聚集在共产党的旗帜之下,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希望,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曙光。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把党的建设作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提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号召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党。1938年10月,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共产党员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实事求是的模范,远见卓识的模范以及学习的模范,等等。一共列举了6个方面11个“模范”。后来,毛泽东又撰写了《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等重要文章,其中的名言警句,比如“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种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等等,传颂至今,经久不衰。周恩来撰写的《我的修养要则》、《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陈云撰写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也从不同方面论述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问题。1941—1945年的延安整风运动,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为主要任务,使全党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受到一次普遍的、生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和增强党性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次全党范围的先进性教育活动。随后,党的七大制定的新党章,第一次写进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它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同时,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党员的四项义务和四项权利。全党空前的团结和强大,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最重要的条件。抗日战争胜利后,党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作为夺取中国革命最后胜利的重要保证。针对当时党员队伍迅速扩大,但一些党组织也出现思想、作风和组织不纯的问题,1947年,中央决定各解放区党组织结合土地改革开展以“三查三整”(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和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为内容的整党运动。开辟了“开门整党”的新途径,使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有了更大进步。总的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主要集中在“革命”上。我们党努力探索和走出了一条在经济文化落后、农民占多数的国家里推进党的建设工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道路。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突出地表现在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冲锋在前,无私奉献,直接经受生与死的考验。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张思德、刘胡兰、董存瑞等无数党的优秀儿女,共同特点都是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共产党员”的旗帜。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以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并做出最大牺牲的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