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女子不如男——六年级语文课《跨越百年的美丽》心理健康教育渗入教学案例一、案例介绍学生李静成绩一直很好,而且在各方面都很优秀,父母也很喜欢她。后来随着弟弟的降生,父母既要照看弟弟,又要打工挣钱,就带着弟弟到了北京,把她留在了农村奶奶的身边。邻居也笑她,现在有了弟弟,爸爸妈妈就不会喜欢你了。听了这些话,李某的心里就起了变化。她不再是以前那个活蹦乱跳的讨人喜欢的小女孩,变得沉默了,成绩也从前几名下降到中等生了。爸妈不再喜欢自己,只喜欢弟弟了,重男轻女,心理就失去了平衡。由此变得苦恼,消沉,颓丧,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而且屡次流露出辍学的思想,失去了奋进的内动力。二.案例分析“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让李静的父母做出了带弟弟去北京,把她留在农村奶奶家的决定,那重重的失落感让李静长生了自卑畏怯的心理,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每次考试,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真的不如男生。这种现象在相当一部分家在农村的女孩身上普遍存在。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三.教学过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在教学中,老师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他们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例如在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我首先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居里夫人一生不朽的功绩,领略居里夫人忘我的科学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然后我问学生:“你们知道居里夫人为什么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吗?”同学们说:“是靠居里夫人努力得来的。”我说:“对。居里夫人 10 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十分贫困。那种艰苦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她吃苦耐劳、好学不倦的品质。1898 年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