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观察生活 有些同学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听了老师朗读一篇好作文,或者是看了《小学生优秀作文选》里的一篇好文章,便情不自禁地说:“啊,这事我也经历过,怎么就没有想到要把它写成文章呢?”有时,老师刚把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有的同学思如泉涌,挥笔成章,有的同学却望着题目干瞪眼,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叫苦说:“嗨!没什么可写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平常不注意观察生活和积累素材,所以才感到“没的可写”。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老师。他苦学了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兴奋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我有个老师比我高超得多,明天,我带你去访问他;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海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10 天以后,我再来接你。”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兴冲冲地找遍了全海岛,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超的琴师。他心情烦躁地坐在海滩的礁石上,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即面对大海弹起琴来。10天以后,成连先生真的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声夸奖说:“好,好,好极了!”当时,有个名家叫钟子期,高度评价伯牙的“高山流水”曲:“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从此,“高山流水”四个字就被比方为“知音”,或者比方为“乐曲高妙”。伯牙学琴的故事给我们这样的启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是我们的老师,要老老实实地向生活学习同学们要想写好作文,就要热爱生活,学会做生活的主人。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他不可能发现生活中的美;一个对集体活动不关怀的人,也不可能写出精彩感人的集体活动的场面;一个对周围事物不认真观察的人,当然也不可能把事物写具体、写生动。我们常常在一些作文里看到这样的描写:“她长得很美丽”,“他非常生气”,“表演了精彩节目”,“朗诵了动人的诗篇”,“会场布置庄严大方”,“披着节日的盛装”等等。我们假如深化一层问一问:她哪些地方长得美丽?他生气时是怎么样的?节目精彩在哪里?诗篇是怎样感动听众的?会场是怎样布置的?节日的盛装又是怎么样的?你很可能回答不出来,因为你没有切身体验,或者是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那么,...